[發明專利]一種高彈性聚氯乙烯軟電纜料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05374.7 | 申請日: | 2013-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092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陳太鎖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華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7/06 | 分類號: | C08L27/06;C08K13/02;H01B3/44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47100 安徽省池***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彈性 聚氯乙烯 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纜料領域,確切地說是一種高彈性聚氯乙烯軟電纜料。
背景技術
電線電纜專用樹脂包括電纜絕緣料和電纜護套料,所用原料主要有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PVC)本色為微黃色半透明狀,有光澤。透明度勝于聚乙烯、聚丙烯,差于聚苯乙烯,隨助劑用量不同,分為軟、硬聚氯乙烯,軟制品柔而韌,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處會出現白化現象。
隨著科技的發展,PVC的各種助劑和填充料的不斷發展,也使得PVC電纜料的性能不斷完善和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彈性聚氯乙烯軟電纜料。
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方案實現:
一種高彈性聚氯乙烯軟電纜料,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得:
PVC樹脂80-90、尼龍酸二正丁酯1.2-2.4、偏苯三酸三辛酯0.4-0.6、硬酯酸鈣0.8-1、硬酯酸鋅0.5-0.7、抗氧劑1680.5-0.7、抗氧劑10101-1.5、凹凸棒土10-15、鈦白粉4-6、順丁烯二酸二丁酯0.4-0.6、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2、防老劑OD1-2、復合填充料50-56;
復合填充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膨潤土23-26、玉石粉5-7、氧化鋅1-2、二硼化釩1-2,氫氧化鎂10-12、環氧大豆油1-2、抗氧劑BHT1-2,鄰苯二甲酸二環己酯1.2-1.8;
復合填充料的制備方法是將膨潤土、玉石粉在700-750℃下煅燒1-1.5小時,然后,取出,與氫氧化鎂一并加入適量水中研磨,加10-15%鹽酸溶液調PH為5-6,再加氫氧化鈉調為中性,干燥,將所得粉末與其它剩余成分混合,研磨,過700-800目篩后即得。
所述的一種高彈性聚氯乙烯軟電纜料,其特征在于:
制備方法為:
(1)取PVC樹脂粉、尼龍酸二正丁酯、偏苯三酸三辛酯、硬脂酸鋇、抗氧劑168按重量份混勻,于捏合機中180-190℃下捏合4-8分鐘后,取出冷卻;
(2)將步驟(1)所得冷卻后的膠料與剩余各原料混勻,于雙螺桿擠出機中混煉、造粒,控制溫度165-170℃,得到成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配方合理,制得的電纜料具有優異的伸長率,大幅度增強了其彈性性能,在保證產品電器性能的情況下,達到改善制成品的伸長率和抗拉強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高彈性聚氯乙烯軟電纜料,其是由下述重量份(kg)的原料制得:
PVC樹脂90、尼龍酸二正丁酯2.4、偏苯三酸三辛酯0.6、硬酯酸鈣0.8、硬酯酸鋅0.7、抗氧劑1680.7、抗氧劑10101.5、凹凸棒土15、鈦白粉6、順丁烯二酸二丁酯0.6、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防老劑OD1.6、復合填充料55;復合填充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膨潤土25、玉石粉7、氧化鋅2、二硼化釩1,氫氧化鎂12、環氧大豆油2、抗氧劑BHT1,鄰苯二甲酸二環己酯1.8;
復合填充料的制備方法是將膨潤土、玉石粉在750℃下煅燒1.5小時,然后,取出,與氫氧化鎂一并加入適量水中研磨,加15%鹽酸溶液調PH為5.8,再加氫氧化鈉調為中性,干燥,將所得粉末與其它剩余成分混合,研磨,過800目篩后即得。
所述的一種高彈性聚氯乙烯軟電纜料,制備方法為:
(1)取PVC樹脂粉、尼龍酸二正丁酯、偏苯三酸三辛酯、硬脂酸鋇、抗氧劑168按重量份混勻,于捏合機中190℃下捏合8分鐘后,取出冷卻;
(2)將步驟(1)所得冷卻后的膠料與剩余各原料混勻,于雙螺桿擠出機中混煉、造粒,控制溫度170℃,得到成品。
將本實施例進行性能測試,所得數據如下:
從本實施例測試結果可見,本發明的產品經過100℃×168h的老化和80℃×6h高溫壓力試驗,其機械物理性能變化符合相應標注要求,具有良好的物理機械性能,滿足不同溫度環境變化的需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華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華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0537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