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液晶顯示屏的LED背光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05094.6 | 申請日: | 2013-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761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曉;陳東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三華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37/02 | 分類號: | H05B37/02;G02F1/133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蔣劍明 |
| 地址: | 516006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液晶顯示屏 led 背光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LED背光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液晶顯示屏的LED背光電路。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傳統的CRT映像管顯示器及LED顯示板因其具有體積大、耗電量大等缺點而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顯示屏正朝著輕、薄的方向發展,故具有體積小、功耗低、輻射小及顯示效果好等優點的液晶顯示屏(LCD)逐漸得到廣泛應用。如目前市面上電腦、電視等設備的顯示屏大多采用液晶顯示屏(LCD)。但目前市場上電腦的液晶顯示屏(LCD)、電視機的液晶顯示屏(LCD)等在關斷顯示屏的電源后,LED背光電路中的儲能元件進行放電,繼續為LED指示燈提供工作電壓,故液晶顯示屏(LCD)面板上的LED指示燈沒有立即熄滅,一般在關斷顯示屏的電源后經過20-30秒的時間LED指示燈才能熄滅,容易給人造成沒有關斷電源的錯覺,給人們的使用帶來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在關斷顯示屏電源后LED指示燈快速熄滅的液晶顯示屏的LED背光電路。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液晶顯示屏的LED背光電路,包括:放電電路及PWM控制電路,所述放電電路包括分壓電阻、偏置電阻、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及第一電容,所述分壓電阻一端接交流輸入,另一端接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通過偏置電阻與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同時與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通過第一電阻接地,同時與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一電容與第一電阻并聯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接地,發射極通過第二電阻與PWM控制電路中驅動芯片的電源引腳連接。通過放電電路在關斷顯示屏電源后迅速將PWM控制電路中驅動芯片的電源引腳拉低至UVP值以下,使驅動芯片進入低壓保護狀態,從而使LED指示燈快速熄滅。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三極管和第二三極管均為PNP三極管。
作為優選,所述分壓電阻包括一個電阻或兩個以上串聯連接的電阻。
作為優選,所述分壓電阻包括三個串聯連接的電阻。
作為優選,所述分壓電阻的三個串聯電阻為等值電阻。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通過第三三極管與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三三極管的基極與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發射極與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發射極接地。
作為優選,所述第三三極管為PNP三極管。
作為優選,所述驅動芯片為OB2273芯片。
作為優選,所述分壓電阻與交流輸入之間串聯一EMC電路。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發明通過放電電路在關斷顯示屏電源后迅速將PWM控制電路中驅動芯片的電源引腳拉低至UVP值以下,使驅動芯片進入低壓保護狀態,從而使LED指示燈快速熄滅,且該放電電路結構簡單,成本低,容易實現。
(2)通過分壓電阻對高壓的交流輸入進行分壓,降低放電電路中的三極管元件承受的電壓,延長放電電路的使用壽命。
(3)分壓電阻由三個串聯連接的等值電阻組成,實現三個電阻之間的均勻分壓,降低每個電阻兩端的電壓,使電阻不易燒壞,進一步延長放電電路的使用壽命。
(4)調節所述第一電阻及第一電容的參數,LED指示燈可在關斷顯示屏電源后3-5秒內熄滅。
(5)通過第三三極管將驅動芯片的電源引腳更快地拉低至UVP值以下,使驅動芯片更快進入低壓保護狀態,從而使LED指示燈更快熄滅。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中液晶顯示屏的LED背光電路的放電電路原理圖。
圖2為實施例中液晶顯示屏的LED背光電路的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三華工業有限公司,未經惠州三華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0509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