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軌媒體剪輯的編輯及播放系統與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04417.X | 申請日: | 2013-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27360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耀宗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鎮崇 |
| 主分類號: | H04N21/258 | 分類號: | H04N21/258;H04N21/262;H04N21/482;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媒體 剪輯 編輯 播放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多媒體數字內容由云端主機播送的系統,以智慧型手機為主的用戶裝置可向云端主機請求播出某節目的待播清單,而云端主機可再視當時狀況彈性供播不同內容給不同用戶裝置,以此方式廣告主可創作與時俱進的多媒體數字內容,吸引其目標客戶重復視聽。
背景技術
個人、團體或企業為向公眾傳達理念,需要將其理念整理成文案,通過平面媒體(印刷品)傳遞,或整理成錄音、錄影檔,通過電子媒體(廣播、電視)傳遞。利用新興的網際網絡,文案、影音檔或多媒體動畫資料可以用電子郵件(e-mail),網頁(web)或簡訊傳遞;近來更可藉社群網站分享,應用程序(APP)手機廣告(mobile advertisement)等方式將畫面、影音及多媒體檔傳送至個人貼身行動設備的顯示畫面,成為滲透性高的廣告與公關媒介。
除了上述的大眾傳播方式,小眾傳播的方式也存在。在禮堂或會議室中常用個人電腦的簡報工具(Presentation Tool)投射影音畫面,分享給在場人士。展場中則常用循環帶播放簡報影片,或分發傳單、或內含影音文字的CD或DVD,如此來訪人士離開現場后可在較無行程或人際壓力的場合再行回顧該宣傳資料。
在行銷傳播的技巧中,商業信息節目(Infomercial)或置入性行銷可在較無壓力的情境中讓視聽者接受傳播理念。但它通常需要縝密的企劃與昂貴的制作與時段費用。
以上常見的廣告傳播文案,絕大多數為經錄音、錄影、拍攝、撰寫、繪制后再行剪輯的「循序式」(Sequential)播放檔案。即,其播放方式已為原劇本所訂定;其播出次序、配音、搭配圖案及字幕等都已定型,無法更改。頂多在DVD有可能拆成數個片段,不必依次序,或可隨選播出。
已定型的「循序式」廣告片不易使視聽者有重復視聽的意愿,因第二次、第三次仍會視聽到一模一樣的內容。在傳播媒體選項眾多的情況下,除非第一次就能因內容生動活潑或與視聽者切身有關而打動心弦,否則其邊際效應將迅速遞減,效果大打折扣。
若能創造一內容能與時俱進的行銷媒體,可協助廣告主拉長行銷時間長度,改善行銷邊際效益。亦即若能創造一動態行銷內容,使視聽者再次接觸時仍有新穎的感官享受,將能拉長行銷時間,使欲行銷宣傳的理念更深植其目標客群心中。
又,若上述動態行銷內容可在固定或行動裝置,不限時間與場合可隨選播出則可使其目標聽眾在無行程與人情的環境下重新視聽,也因此可以達成較佳的行銷傳播的效果。
假如上述動態行銷媒體尚可不斷加入視聽者回饋的上傳資訊,更可時時令人耳目一新,產生共鳴,進而達到行銷效果。又,若上述動態行銷媒體若可由用戶自行制作,或在首次由一專業團隊制作后自動或手動由廣告主更新內容,將更可達到動態行銷的完美境界。
故綜觀前述,本系統與方法的發明人思索并設計一種多軌媒體剪輯的編輯及播放系統,以期針對現有技術的缺失加以改善,進而增進產業上的實施利用。
發明內容
有鑒于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軌媒體剪輯的編輯及播放系統,以期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加以改善,進而增進產業上的實施利用。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方法讓一由多個用戶裝置及一(常見是位于云端主機的)遠端服務器組合而成的系統得以制作及播放一多軌媒體剪輯,或稱多軌影音剪輯(Multi-Track Audiovisual Montage)。經由網際網絡該遠端服務器及這些用戶裝置之間可互通信息。該遠端服務器存放有龐大數量的數字內容讓用戶裝置使用以便創作一可選待播清單(Selectable Pre-Broadcast Playlist)及提供播放。
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為,上述多個用戶裝置,每個配置有一鍵盤或一觸摸屏,且均具有創作與視聽功能。上述遠端服務器配有搜索引擎及網頁服務器。進行創作的用戶裝置(簡稱「創作用戶裝置」)或該遠端服務器儲存該多軌媒體剪輯制作所需的錄音及圖片/影像檔,且在創作用戶裝置提供一編輯界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鎮崇,未經劉鎮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0441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應用無線網絡的智能身份識別門鈴裝置
- 下一篇:視頻編碼的變換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