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單晶硅玻璃復合體在玻璃幕墻的發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03934.5 | 申請日: | 2013-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75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吳成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成芳 |
| 主分類號: | E04D13/18 | 分類號: | E04D13/18;E04B2/88;H01L31/0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332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單晶硅 玻璃 復合體 幕墻 發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玻璃幕墻的光伏發電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單晶硅玻璃復合體在玻璃幕墻的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公知的,玻璃幕墻“又名建筑幕墻或帷幕墻”在一些大型建筑中較為常見,玻璃幕墻一般由金屬、玻璃、石材以及人造板材等材料構成,安裝在建筑物的最外層,作用如墻體,美觀、防風、防雨和節能,但玻璃幕墻不承受任何結構荷載,僅與結構板或柱連接承受自重和抵抗風壓。不過采用玻璃幕墻的建筑造成的光污染卻是人們始料不及的。首先,光污染是制造意外交通事故的兇手。其次,光污染也給附近的居民生活帶來了麻煩,尤其是那些建在居民小區附近的玻璃幕墻,會對周圍的建筑形成反光。所以有些建筑采用了將玻璃表面變形等些辦法克服克服光污染,但效果不佳;近來隨著國家對于光伏發電的支持力度加大,在建筑表面“頂部”建立小薇光伏發電頂目的漸漸多了起來,但將光伏發電與玻璃幕墻融合的很少,這主要是受到技術限制。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單晶硅玻璃復合體在玻璃幕墻的發電裝置,本發明通過在玻璃上嵌入光伏電池板形成發電結構,由多組發電結構形成光伏發電陣列,實現了玻璃幕墻的光伏發電,由于光伏電池板反光率極低,有效克服了幕墻的光污染,而且實現了幕墻的發電和減小光污染的目的。
為了實現所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單晶硅玻璃復合體在玻璃幕墻的發電裝置,包括光伏電池板、玻璃、導線、微逆變器、控制器和蓄電池,在每一快玻璃上嵌有至少一塊光伏電池板形成一組發電結構,由多組發電結構形成光伏發電陣列,所述光伏發電陣列的多快玻璃安裝在骨架上形成玻璃幕墻;光伏發電陣列由導線串連并連接微逆變器,微逆變器連接控制器,控制器連接蓄電池。
所述的單晶硅玻璃復合體在玻璃幕墻的發電裝置,所述蓄電池外接電器或輸入公共電網。
所述的單晶硅玻璃復合體在玻璃幕墻的發電裝置,在玻璃上部面上設有至少一個凹陷面,與凹陷面外形匹配的光伏電池板嵌入所述凹陷面,兩銀連接片分別間隔連接光伏電池板背部銀漿柵線電極,對應兩銀連接片的所述凹陷面上設有兩個孔,兩銀連接片分別連接的兩導線外端處于所述玻璃的背面。
所述的單晶硅玻璃復合體在玻璃幕墻的發電裝置,在玻璃凹陷面的對應兩銀連接片處分別設有小凹陷,所述兩銀連接片分別處于兩小凹陷中。
所述的單晶硅玻璃復合體在玻璃幕墻的發電裝置,所述光伏電池板的四周涂有EVA乳液;或PVB乳液,由EVA乳液;或PVB乳液形成光伏電池板與玻璃凹陷面的固定連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所述的單晶硅玻璃復合體在玻璃幕墻的發電裝置,本發明通過將光伏電池板嵌入玻璃形成發電結構,由多組發電結構形成光伏發電陣列,實現了玻璃幕墻的光伏發電,由于光伏電池板反光率極低,有效克服了幕墻的光污染,由于光伏電池板并未全面覆蓋玻璃,在光伏電池板四周的玻璃還不影響房間的采光,本發明實現了幕墻發電的訴求,所發電能可供房間電器使用或儲存在蓄電池,蓄電池的電量可以供給夜間使用,還可作為停電時的應急電源,本發明節省了能源,更有利于環保型樓宇的建設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光伏電池板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中:1、玻璃;2、骨架;3、光伏電池板;4、導線;5、微逆變器;6、控制器;7、蓄電池;8、電器;9、銀連接片;10、孔;11、小凹陷;12、凹陷面。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詳細的解釋本發明,公開本發明的目的旨在保護本發明范圍內的一切技術改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成芳,未經吳成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0393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