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由光伏電源供電的中頻電源系統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02735.2 | 申請日: | 2013-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264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18 |
| 發明(設計)人: | 袁博;李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司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M7/42 | 分類號: | H02M7/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003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源 供電 中頻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由光伏電源供電的中頻電源系統方法。
背景技術
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資源、環境及節約能源、合理利用資源,是全世界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人類和自然界和諧相處必然需要承擔的責任。節能減排是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維護國家甚至世界長遠利益的必經之路,淘汰落后的產能,發展新能源和利用新能源的技術革命是實現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中頻電源就是冶金行業和熱處理加工業代替傳統火焰爐、電阻爐應運而生的大功率半導體的固態新型電源,它和負載的匹配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而進行工作的電源設備,其優勢是效率高、加熱(或熔煉)時間短、易于實現自動控制、操作可隨時關閉隨時啟動,省時節能、安全可靠、使用時不產生廢氣,在保護環境方面更是尤為顯著。目前中頻電源的生產和使用相當普遍,使用和控制技術也非常成熟,但是作為中頻電源的供電系統都是利用現有的國家電網進行供電使用。而電網作為常規能源一方面是有限資源,不可再利用,另外常規能源大量利用對人類生存環境也有著日趨嚴重的破壞作用。人類所利用的能源幾乎都來自太陽能,包括諸如太陽能、風能、核能在內的一系列能源。太陽每秒鐘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當于500萬噸煤,40min內投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相當于全世界每年消耗能量的總和。而太陽能(光伏電源)供電是再生能源的核心。太陽是能量的天然來源,太陽能每天都能無限供應,而且數量龐大。作為一種不污染環境,又取之不盡的新能源,它無處不在。雖然目前人類可利用的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水能、海洋能等能源形式都是可以滿足要求的。但從能源的穩定性、可持久性、數量、設備成本、利用條件等諸多因素考慮,太陽能將成為最為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和無污染能源。而把光伏電源作為中頻電源的供電系統正是順應這一理念而創新的。目前太陽能的利用形式主要有光熱利用、光伏發電利用和光化學轉換三種形式。光伏發電利用以電能作為最終表現形式,具有傳輸極其方便的特點,在通用性、可存儲性等方面具有其他能源無法替代的優勢。且由于太陽能電池的原料—硅的儲量十分豐富、太陽電池轉換效率的不斷提高、生產成本的不斷下降,都促使太陽能光伏發電在能源、環境和人類社會未來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建筑能耗問題是目前世界上能源消耗的最嚴重的部分,而我國的建筑中高能耗型的建筑所占總體比例高達99%,發展利用新型能源,全面地開發應用太陽能光伏建筑。無疑能夠在多個角度上給現代人類造福,創造更好的個人和社會生活質量?,F行廠區結構一般有磚砌體結構、塊砌體結構、板砌體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剪結構等。這些墻體目前在設計時只考慮保證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及建筑物的物理性能的要求,而無法滿足環境保護的原則。把中頻設備使用的建筑與光伏電源的布局相結合,可以設置在廠區房頂和平時不使用的空間,無噪音、壽命長,而且一旦設置完畢就幾乎不要需要調整。光伏電源的利用和中頻電源的完美結合無疑是最為合理的設計。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的缺點,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用的由光伏電源供電的中頻電源系統方法,通過發展新能源和利用新能源的技術實現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充分涉及建筑業、能源利用、金屬的鑄造業和熱處理、熱加工的制造業的一系列技術。適用于中頻冶金、熱處理制造行業的新建或改造時充分利用建筑空間、光伏電源這一新能源的充分利用和完美結合的新發明應用。對未來新能源的利用,節能環保和制造工業方面進行一次全面的技術革新。光伏電源的應用特點和中頻電源設備特點在技術上有很多共性存在,光伏電源取代中頻電源的電網供電系統,最終目的就是直接通過技術革新,利用光伏電源作為為中頻電源的供電系統。解決目前冶金工業和金屬熱處理加工中應用電網能源、建筑能耗的浪費和其對環境污染的問題。
為達成以上所述的目的,本發明的一種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司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西安司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0273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