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02227.4 | 申請日: | 2013-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10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宗軍;許愛清;陳克明;李珂 | 申請(專利權)人: | 克明面業股份有限公司;李宗軍 |
| 主分類號: | A23D9/04 | 分類號: | A23D9/04;A23P1/04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專利事務所 43008 | 代理人: | 趙洪 |
| 地址: | 4132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茶 蛋白 微膠囊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油茶籽油是由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油茶樹(Camellia?oleifera)的果仁煉制而成的植物油。油茶籽油色清味香,是我國傳統的優質食用植物油,其油酸和亞油酸的含量高達90%以上,其中油酸的含量達80%以上,而飽和脂肪酸含量比其它各種食用油低。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組成、營養成分和理化性質等都與地中海橄欖油相似,被盛贊為“東方橄欖油”,長期食用有利于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肥胖等疾病。
油茶籽油可供食用、制造人造黃油及工業和醫藥用,可制成蠟燭和肥皂,也可作機油的代用品等等。對于上市的食用油茶籽油,目前僅見有傳統的桶裝(或瓶裝)精制油,其產品形式單一。此外,現有文獻報道的油茶籽油微膠囊制備工藝中需要添加超出食品添加劑國家標準(GB?2760-2011)所規定最高限量的油脂復合乳化劑,如單甘酯和蔗糖脂肪酸酯,Span?80?和?tween?20等,存在一定的食用安全隱患。因此,建立一種直接以具有乳化作用的可食性壁材包埋油茶籽油的工藝技術,對油茶籽油微膠囊的生產非常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營養價值高、分散性和水溶性好、易于包裝儲運和方便食用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并提供了一種工藝簡單可行、易于規?;a且生產成本低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制備方法,還提供了一種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應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由芯材和包埋所述芯材的壁材組成,以油茶籽油為芯材,以酪朊酸鈉和麥芽糊精為壁材,所述酪朊酸鈉和麥芽糊精的質量比為1:1,所述芯材和壁材的質量比為1:1~1.5。
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中,將所述芯材和所述壁材混合乳化形成水包油型乳化液,所述乳化液經噴霧干燥制得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
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中,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復溶于90℃以上開水后得到的乳滴的粒徑為10~200μm。
作為一個總的技術構思,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稱取酪朊酸鈉,加入到所述酪朊酸鈉10倍質量的45℃溫水中,攪拌溶解,得到溶液A;
(2)稱取與酪朊酸鈉等質量的麥芽糊精,加入到所述麥芽糊精8倍質量的45℃溫水中,攪拌溶解,得到溶液B;
(3)按芯材與壁材質量比為1:1~1.5,稱取油茶籽油加入到溶液A中,攪拌混勻后,再加入到溶液B中,攪拌混勻后,得到芯材與壁材的混合液C;
(4)將上述步驟(3)中得到的混合液C進行高速剪切乳化,轉速為10000~12000?rpm,得到乳化液D;
(5)將上述步驟(4)中得到的乳化液D進行噴霧干燥,制成微膠囊顆粒,即得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
上述制備方法中,所述步驟(4)中所述高速剪切乳化,乳化時間為1.5~2.0?min。
上述制備方法中,所述步驟(5)中所述噴霧干燥條件為:噴霧頭的噴嘴直徑為0.75mm,進風溫度為165℃±5℃,出風溫度為80℃±5℃,進料溫度為45℃±5℃,進料速度設定為650±50?mL/h。
作為一個總的技術構思,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應用,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作為方便食品的油脂類添加劑。
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應用中,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作為方便面的油料包。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以合適的壁材包埋芯材制成的微膠囊化油脂產品,能夠有力地保護芯材油脂分子中不飽和脂肪酸雙鍵免受氧化,延緩油脂酸敗進程,保障產品品質和延長產品的貨架期。同時,也能豐富產品的形式,滿足潛在的消費市場需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克明面業股份有限公司;李宗軍,未經克明面業股份有限公司;李宗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0222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