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長短復合紡絲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該紡絲的布帛和衣料用纖維制品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00579.6 | 申請日: | 2013-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35045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安田智則;岡田啟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毛織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D02G3/38 | 分類號: | D02G3/38;D02G3/26;D02G3/28;D02G3/04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王靈菇,白麗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長短 復合 紡絲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使用 布帛 衣料 纖維制品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含有復絲纖維和短纖維的長短復合紡絲(“紡絲”也稱為“細紗”)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該紡絲的布帛和衣料用纖維制品。
背景技術
長短復合紡絲由于可發揮復絲纖維和短纖維各自所具有的長處,因此一直以來提出了各種提案。例如已知下述方法。
(1)對復絲纖維進行電開纖、與短纖維捻絲,制作均勻混纖結構的長短復合紡絲的方法(專利文獻1)
(2)在以作為長纖維的單紗纖維為芯、以作為短纖維的紡紗用纖維為鞘并包覆在外周的狀態下進行捻縮,制作芯鞘結構的芯絲的方法(專利文獻2)
(3)不同層地對復絲纖維和短纖維進行混紡,制作雜色花線結構的精紡交捻絲的方法(專利文獻3)
但是,以往的長短復合紡絲存在需要靜電產生裝置、制造成本高的問題(專利文獻1),當將單紗纖維替換成復絲纖維配置于芯中、將短纖維配置于鞘中時,存在復絲纖維部分地飛出到外邊的問題(專利文獻2),雜色花線結構中存在難以在通常的用途中展開(專利文獻3)等的問題。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0244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6-22582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3-7394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預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現有的課題,提供復絲纖維與短纖維的一體性良好、具有耐洗性、手感柔軟的長短復合紡絲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該紡絲的布帛和衣料用纖維制品。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長短復合紡絲的特征在于,其是復絲纖維與短纖維經一體化、加捻而成的長短復合紡絲,從截面進行觀察時,所述復絲纖維包含在所述長短復合紡絲的內部且集中存在于周邊部,從側面進行觀察時,所述復絲纖維沿著所述長短復合紡絲的加捻方向扭曲。
本發明的長短復合紡絲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是所述長短復合紡絲的制造方法,其中,將短纖維束供給至環錠紡紗機的牽伸區,將復絲纖維以無張力的狀態供給至所述環錠紡紗機的前羅拉的上游側,在所述前羅拉的夾持線上將所述復絲纖維重疊在經牽伸的所述短纖維束上,接著加以實捻制造長短復合紡絲。
本發明的布帛的特征在于,制成含有所述長短復合紡絲的織物或編織物。另外,本發明的衣料用纖維制品的特征在于,將所述布帛制成衣料用纖維制品。
發明效果
本發明的長短復合紡絲從截面進行觀察時,復絲纖維包含在長短復合紡絲的內部且集中存在于周邊部,從側面進行觀察時,復絲纖維沿著長短復合紡絲的加捻方向扭曲。通過該結構,復絲纖維與短纖維的一體性高、短纖維的周圍被復絲纖維纏繞、將細毛部隱藏,因此發揮耐洗性。另外,可制成作為整體手感柔軟的長短復合紡絲以及使用了該紡絲的布帛和衣料用纖維制品。
附圖說明
圖1的圖1A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長短復合紡絲的截面圖,圖1B為該紡絲的側面圖。
圖2為表示用于制造上述長短復合紡絲的環錠紡紗機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圖3為表示上述環錠紡紗機的前羅拉主要部分的示意說明圖。
圖4為現有技術的環錠紡紗機的前羅拉主要部分的示意說明圖。
圖5的圖5A為現有技術的長短復合紡絲的截面圖,圖5B為該紡絲的側面圖。
符號說明
1粗線梭芯
2緯紗管
3前底主軸
4前底羅拉
5前頂羅拉
6心軸
7喇叭形給料器
8后羅拉
9牽伸膠圈
10 導紗鉤
11 打結防止環
12 鋼絲圈
13 紗線管
14 導紗器
15 短纖維束
16、22復絲纖維
17 夾持線
20 長短復合紡絲
21 短纖維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毛織株式會社,未經日本毛織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0057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