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視頻會議中媒體流的傳輸方法與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400528.3 | 申請日: | 2013-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2729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井皓;郜文美;范姝男;呂小強;王雅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7/15 | 分類號: | H04N7/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億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11309 | 代理人: | 李楠 |
| 地址: | 523808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yè)開***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視頻會議 媒體 傳輸 方法 裝置 | ||
本發(fā)明實施例涉及一種視頻會議中媒體流的傳輸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會議服務器發(fā)送的第一媒體流,所述第一媒體流包括視頻會議中所有參會者的視音頻信息;接收選擇指令,所述選擇指令具體為從所述所有參會者的視音頻信息中選擇出所需的視音頻信息對應的參會者;根據所述選擇指令,通過WebRTC應用向所述會議服務器發(fā)送傳輸請求消息,所述傳輸請求消息包括選擇出的參會者的標識信息;接收所述會議服務器根據所述標識信息發(fā)送的第二媒體流,所述第二媒體流包括選擇出的參會者的視音頻信息。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通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視頻會議中媒體流的傳輸方法與裝置。
背景技術
網絡實時通信(Web Real Time Communication,簡稱:WebRTC)技術可實現不同瀏覽器與瀏覽器之間、或瀏覽器與終端之間的視音頻通信、多方會議等功能。如圖1所示。
在圖1的左側,用戶1訪問WeRTC應用網站打開WebRTC應用網頁,通過網頁中的JavaScript代碼與WeRTC應用網站建立通信連接;在圖1的右側,用戶2也訪問WeRTC應用網站打開WebRTC應用網頁,通過網頁中的JavaScript代碼與WeRTC應用網站建立通信連接。此時用戶1和用戶2通過WeRTC應用網站提供的用戶信息與對方建立連接,并通過JavaScript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簡稱:API)調用各自瀏覽器中的功能進行媒體流傳輸。
目前,在現有技術中,當用戶1使用終端1(例如:手機)參加WebRTC視頻會議時,會議服務器將參與視頻會議中所有的參會者的視頻/音頻進行混頻/混音后,發(fā)送給終端1,或者用戶1通過終端1將終端1內的視音頻信息向會議服務器上傳;但是,現有技術中也暴露出以下不足:1)會議服務器只能將參與視頻會議中所有的參會者的視頻/音頻進行混頻/混音后分發(fā)給各個用戶,而不能對特定參會者的視音頻進行收集、組合,降低用戶體驗,同時也增加了終端的使用帶寬以及終端本地的資源消耗。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視頻會議中媒體流的傳輸方法與裝置,可以實現根據用戶的選擇,會議服務器向終端發(fā)送特定參會者的視音頻信息。
在第一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視頻會議中媒體流的傳輸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會議服務器發(fā)送的第一媒體流,所述第一媒體流包括視頻會議中所有參會者的視音頻信息;
接收選擇指令,所述選擇指令具體為從所述所有參會者的視音頻信息中選擇出所需的視音頻信息對應的參會者;
根據所述選擇指令,通過WebRTC應用向所述會議服務器發(fā)送傳輸請求消息,所述傳輸請求消息包括選擇出的參會者的標識信息;
接收所述會議服務器根據所述標識信息發(fā)送的第二媒體流,所述第二媒體流包括選擇出的參會者的視音頻信息。
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選擇指令,通過WebRTC應用向所述會議服務器發(fā)送所述傳輸請求消息之前還包括:
根據所述選擇指令,接收所述WebRTC應用發(fā)送的創(chuàng)建指令;
根據所述創(chuàng)建指令,調用擴展后的WebRTC接口,并解析所述擴展后的WebRTC接口中約束對象的參會者屬性;
從所述參會者屬性中提取選擇出的參會者的標識信息,并將每個所述參會者的標識信息存儲在參會者列表內;
調用擴展后的SDP協(xié)議中內容屬性;
將所述參會者列表載入所述擴展后的SDP協(xié)議中內容屬性的媒體來源標識mediacnt-src區(qū)間內;
將所述mediacnt-src區(qū)間攜帶在所述傳輸請求消息中,以使得所述傳輸請求消息包括選擇出的參會者的標識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未經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0052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