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線充電方法及系統、無線充電設備及穿戴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00332.4 | 申請日: | 2013-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2618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6 |
| 發明(設計)人: | 馬付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7/00 | 分類號: | H02J7/00;H02J50/00;H01M10/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 充電 方法 系統 設備 穿戴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無線充電方法及系統、無線充電設備及穿戴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穿戴設備因使用的便攜性等優點而發展迅速,但是穿戴設備的尺寸、重量限制了電池的容量,產生了待機時間短,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比如,谷歌眼鏡(Google Glass)配備570mh的電池,只能使用3至4小時。與此同時,無線充電以其充電的便利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現有無線充電技術只是有線充電方式的簡單替換。在現有無線充電設備的工作中,充電過程與用戶業務相互獨立。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設備的耗電力與應用業務的使用程度密切相關,例如智能手機,若只用來通話,可以使用兩天以上,但如果作為無線終端來使用,運行音/視頻下載播放、網頁瀏覽、拍照等多種應用,則只能使用一天。
現有無線充電技術無法滿足用戶差異化的電力需求。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
有鑒于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協調用戶的實際電力需求與充電電力分配之間的關系,實現在多個穿戴設備之間統籌安排電力,動態分配充電能力,滿足用戶差異化的電力需求。
解決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無線充電方法,包括:
充電設備接收至少一個穿戴設備發送的電力使用數據;
所述充電設備根據所述電力使用數據,確定電力分配方案,所述電力分配方案,用于確定所述充電設備為所述穿戴設備充電的充電次序及充電電力;
所述充電設備根據所述電力分配方案為所述穿戴設備無線充電。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電力分配方案,還用于確定充電速度,充電時間,及磁場強度中的至少一項。
結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電力使用數據,包括:當前電力及電力消耗速度。
結合第一方面的前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充電設備根據所述電力使用數據,確定電力分配方案具體包括:
所述充電設備根據所述電力使用數據,得到電力需求參數;
所述充電設備根據所述電力需求參數,確定為所述穿戴設備充電的充電次序;以及
所述充電設備根據所述電力使用數據,確定為所述穿戴設備充電的充電電力。
結合第一方面的前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電力需求參數包括預期電力支撐時間;
所述預期電力支撐時間=當前電力/電力消耗速度。
結合第一方面的前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五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電力使用數據還包括充電優先系數。
結合第一方面的前五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六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根據所述電力需求參數,確定所述充電設備為所述穿戴設備充電的充電次序的步驟還包括:
若所述穿戴設備包括至少一個使用中的穿戴設備或至少一個待機中的穿戴設備,如果所述穿戴設備的電力需求參數不大于預設閾值,則根據所述穿戴設備的電力使用數據,為所述穿戴設備確定電力分配方案。
結合第一方面的前六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七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根據所述電力需求參數,確定所述充電設備為所述穿戴設備充電的充電次序的步驟具體包括:
若所述穿戴設備包括使用中的穿戴設備以及待機中的穿戴設備,
當根據所述使用中的穿戴設備的電力使用數據所得到的第一電力需求參數不大于第一閾值時,所述充電設備確定第一電力分配方案;
當所述第一電力需求參數大于所述第一閾值,且根據所述待機中的穿戴設備的電力使用數據所得到的第二電力需求參數不大于第二閾值時,所述充電設備確定第二電力分配方案。
結合第一方面的前七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第八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充電設備根據所述電力使用數據,確定電力分配方案的步驟具體包括:所述充電設備,基于注水算法,執行以下步驟:
提取所述電力需求參數最小的兩個穿戴設備的當前電力,基于所述兩個穿戴設備的當前電力之差確定電力分配的調整值;以及
根據所述調整值確定所述充電提供電力的步進值;
將所述步進值作為所述電力分配方案,用于確定為電力需求參數最小的一個穿戴設備充電的充電電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0033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源供應轉換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三維可視化醫患溝通平臺構建方法和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