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網絡備用裝置及具備該網絡備用裝置的網絡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00001.0 | 申請日: | 2013-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8484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3 |
| 發明(設計)人: | 辛建一;金在哲;李承宰;安基賢;李始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星SDS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銘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韓明星;金光軍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接入單元 備用裝置 網絡設備 發生故障 交換模塊 網絡系統 網絡 發送 切換單元 數據分配 集聚 傳遞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網絡備用裝置及具備其的網絡系統。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網絡備用裝置包括:第一接入單元,分別接入于第一網絡設備所具備的一個以上端口;第二接入單元,分別接入于一個以上第二網絡設備;第三接入單元,接入于第三網絡設備;交換模塊,集聚由被切換的第二接入單元發送的數據并傳遞至第三接入單元,將由第三接入單元發送的數據分配至被切換的第二接入單元;以及切換單元,當第一網絡設備所具備的端口發生故障時,將與發生故障的端口對應的第二接入單元切換至交換模塊。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實施例涉及一種網絡技術,尤其涉及一種能夠簡化以及最小化備用網絡設備的構成的網絡備用裝置及具備該網絡備用裝置的網絡系統。
背景技術
近來,隨著近距離通信網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企業或公共機關等處大多數的業務通過計算機來完成。因此,職員之間為了相互共享并交換數據,相互連接個人計算機從而構建網絡環境的情形呈增加的趨勢。并且,由于產業現場中構建生產設備的自動化,因此通過網絡來控制生產設備的情況也較普遍。
圖1是示出一般的網絡系統的構成的圖。
參照圖1,網絡系統包括:服務器群10、服務器群開關20、分配開關30、終端開關40以及終端裝置50。
在此,服務器群10、服務器群開關20以及分配開關30實現雙重化,從而即使主裝置發生了故障,還能使用輔助裝置來無中斷地運轉網絡。但是,針對終端開關40而言,其數量明顯多于服務器群開關20以及分配開關30,因此雙重化所帶來的成本較高,并且因未被標準化的終端裝置50的特性,難以實現雙重化結構,從而只能以單一結構實現終端裝置50網絡。此時,隨著終端開關40以單一結構來實現,當終端開關40發生故障時,會有網絡通信被中斷的問題。
對此,以下的現有技術提出了如下的網絡系統:使終端開關構成為雙重化,因此即使終端開關發生了故障,也能無中斷地維持通信。
【現有技術文獻】
韓國國內授權專利公報10-0938738(2010.01.26)
圖2是示出根據現有技術的網絡系統的備用方式的圖。
參照圖2來說明現有技術,根據現有技術的網絡系統包括:網絡開關401、備用網絡開關405、終端裝置500以及網絡備用裝置600。
在此,各個終端裝置500通過網絡備用裝置600而分別對應地連接到網絡開關401。網絡備用裝置600起到將五個網絡開關401中的發生故障的某一個網絡開關切換為備用網路開關405的作用。
但是,根據現有技術,由于該系統為n個網絡開關401通過一個備用網絡開關405來實現備用的n:1備用網絡系統,因此備用網絡開關405中需要事先進行根據分別作為n個網絡開關401的備用而使用的情形的各種環境設置(Configuration),因此備用網絡開關405的構成變得復雜。此時,備用網絡開關405需要1:1地代替發生故障的網絡開關本身,因此備用網絡開關405應形成為與網絡開關401相同的大小以及結構。
并且,網絡備用裝置600將n個網絡開關401中發生故障的某一個網絡開關切換為備用網絡開關405,因此當多個網絡開關發生故障時,需要設置針對將哪個網絡開關切換為備用網絡開關405的優先順序,并且需要對于發生故障的網絡開關相互比較優先順序,因此存在通過網絡備用裝置600的備用過程復雜的問題。
并且,現有技術中,為了根據網絡開關401的數量而不浪費網絡備用裝置600的端口,需要制作具備各種端口數量的網絡備用裝置600,這是制造成本上升的原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實施例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簡化備用網絡設備以及備用過程的網絡備用裝置及具備該網絡備用裝置的網絡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星SDS株式會社,未經三星SDS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000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