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微機電雙層薄膜單元離面彎曲曲率測試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99655.6 | 申請日: | 2013-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115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偉華;王雷;張曉強;張璐;周再發;孫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5/20 | 分類號: | G01B5/20 |
| 代理公司: | 江蘇永衡昭輝律師事務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 地址: | 210096***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機 雙層 薄膜 單元 彎曲 曲率 測試 結構 | ||
1.一種微機電雙層薄膜單元離面彎曲曲率的測試結構,該測試結構由左右兩個相對放置的雙層薄膜門型結構(101)和測差游標(102)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測差游標(102)由左右兩部分組成,其左半部分包括多個相同并順時針旋轉90度的“T”型結構,旋轉后的“T”型結構由水平矩形(102-1)和與其垂直的豎直矩形(102-2)構成,各個“T”型結構的水平矩形(102-1)與直梁(102-3)垂直連接,“T”型結構的豎直矩形(102-2)的兩條長邊是對準用的基線,其中,右側長邊為A基線,左邊長邊為B基線,所有“T”型結構的尺寸完全相同,所有A基線在一條直線上,B基線在另一條直線上;
所述測差游標(102)的右半部分由梳齒結構和位于齒上的“凸”型結構構成,梳齒結構由直梁(102-4)和垂直連接到直梁(102-4)的若干齒(102-11)構成,在齒(102-11)上與“T”?型結構相鄰的一邊設計有“凸”型結構(102-5~102-10),所述“凸”型結構的個數等于齒(102-11)的個數減1后乘以2,所述“凸”型結構上與齒垂直的4條直線是另一組對準基線,其中最左邊的為C1對準基線,向右依次為C2、C3、C4對準基線,C1、C2基線間距以及C3、C4基線間距均等于[(“凸”型個數×2-1)×△],其中△為游標的最小分辨單位;
最上邊的“凸”型結構(102-5)的C2對準基線是測差游標(102)的水平中分線y,水平中分線y到測差游標(102)左半部分直梁(102-3)的左邊界和到測差游標右半部分直梁(102-4)右邊界的距離相等;
所述雙層薄膜門型結構(101)由上下兩層薄膜材料(105、104)疊合而成,包括錨區(101-1)和兩根直梁(101-2、101-3),直梁的上層材料(105)尺寸略窄于下層材料(104),兩根直梁(101-2、101-3)的形狀與尺寸相同,兩根直梁(101-2、101-3)的一端與錨區(101-1)連接,所述測差游標(102)由下層材料(104)制造,左邊雙層薄膜門型結構的直梁與測差游標(102)左半部分的直梁(102-3)連接,右邊雙層薄膜門型結構直梁與測差游標(102)右半部分的直梁(102-4)連接;
整個結構除固定在襯底上的錨區(101-1)外全部懸浮于襯底(100)之上,所述錨區(101-1)由三層材料疊合而成,自襯底(100)向上分別為底層支撐材料(103),下層薄膜材料(104),上層薄膜材料(10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機電雙層薄膜單元離面彎曲曲率的測試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測差游標的齒和“T”型結構間隔排列,其中右半部分的直梁(102-4)與左半部分的直梁(102-3)平行,右半部分的齒(102-11)與左半部分“T”型結構的底部所對應的水平矩形(102-1)平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機電雙層薄膜單元離面彎曲曲率的測試結構,其特征在于:B基線與最上邊的“凸”型結構(102-5)的C2對準基線對齊,A基線與B基線的間距比C2、C4或C1、C3的間距大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機電雙層薄膜單元離面彎曲曲率的測試結構,其特征在于任何兩個上下相鄰的“凸”型結構,設置在下面的“凸”型結構比上面的“凸”型結構向左平移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9965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復合開關電源
- 下一篇:一種靜電紡絲制備白光LED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