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鎳催化劑及脫除CO原料中H2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397787.5 | 申請日: | 2013-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157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18 |
| 發明(設計)人: | 潘智勇;慕旭宏;宗保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J23/83 | 分類號: | B01J23/83;B01J23/755;C01B3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劉國平;顧映芬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催化劑 脫除 co 原料 sub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含鎳催化劑,以及使用該含鎳催化劑脫除CO原料中H2的方法。
背景技術
用煤或天然氣代替石油乙烯經草酸酯合成乙二醇技術,被公認是當今原料路線最科學、資源利用最合理、明顯優于石油路線的合成乙二醇技術。據測算,如果全世界用石油乙烯生產的2,200萬噸乙二醇都用這項技術進行生產,就相當于新開發成功一個年產5,500萬噸規模以上石油的大慶油田,其產值近2,000億元。結合我國缺油、少氣、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資源現狀,發展從煤出發制備乙二醇的技術有著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如果該項技術能夠在國內得以推廣應用,必將極大地緩解我國目前石油、乙烯和乙二醇供不應求的被動局面,促進能源和煤化工的技術進步,進而推動國民經濟的協調、健康、穩定發展,保障我國的能源和國防安全。
現有煤制乙二醇工業化裝置大都采用草酸酯工藝,該工藝路線主要有三個反應步驟:①煤制水煤氣經變壓吸附分離得到CO原料氣;②CO催化偶聯合成草酸酯;③草酸酯催化加氫制乙二醇。其中CO催化偶聯合成草酸酯的過程需要大量高度凈化的CO原料氣,而由水煤氣變壓吸附分離或深冷技術分離得到的工業CO原料氣體不可避免帶有一定量的H2殘余,影響后續羰基合成反應。研究工作表明,用于羰基合成步驟的Pd系催化劑在H2含量較高的情況下存在臨氫失活問題。李振花等(H2對CO氣相催化偶聯制草酸二乙酯反應的失活機理,化工學報,2003,54(1):59-63)對H2在CO氣相催化偶聯制草酸二乙酯反應中對催化劑的影響做了探討,發現在同一反應溫度下,合成氣中H2含量越高,催化劑的活性越低,草酸二乙酯的選擇性和空時收率越低,即使1%左右的H2殘余也會嚴重影響步驟二中合成催化劑的性能。因此,如何方便經濟地去除工業CO氣體中少量H2從而獲得符合后續反應要求的CO氣體是發展羰基合成工業的一個重要技術難題。
目前國內外用于去除CO氣體中少量H2的工藝和催化劑報道很少,比較典型的方法是在原料氣中加入少量O2進行選擇性氧化反應以脫除氫氣,催化劑則為負載型貴金屬催化劑。
CN102284286A公開了一種選擇性氧化脫除工業CO合成氣中少量H2的溶膠凝膠Pd/A12O3催化劑,其中,活性組分鈀含量為0.1-0.5%。該反應采用固定床反應器,含有少量H2的CO原料氣以2000-8000h-1的空速通過床層,額外通入O2的空速為10-100h-1,在壓力0.1-1MPa,溫度100-300℃的條件下反應,使除氫凈化后的CO氣體中H2含量小于100ppm。由于含H2的CO原料氣與氧氣在高溫下混合存在一定的爆炸危險,在工業裝置上應盡量避免此類反應。采用該方法,反應尾氣中氫氣的含量可以降到90ppm。雖然采用該方法,反應尾氣中氫氣的含量可以降到90ppm,但是實施例僅給出了原料空速為2000h-1(催化劑用量為10毫升)時的實驗數據。該空速較小,反應效率較低。
CN102649568A公開了一種CO混合氣體選擇催化氧化除氫氣的方法,將鉑系金屬為活性組分的催化劑,在氧氣含量為1-100%的預處理氣體氛圍中,在溫度為100-400℃,體積空速為100-10000h-1,壓力為0-2.0MPa的條件下,處理0.0l-40小時;然后,以氫氣含量為大于0-10%的CO混合氣體為原料,在氧氣與原料中氫氣的摩爾比為0.5-5:1,反應溫度為100-300℃,體積空速為100-10000h-1,反應壓力為-0.08-5.0MPa的條件下,原料通過裝有鉑系金屬為活性組分催化劑反應器與催化劑接觸。所述催化劑中優選鉑或鈀為活性組分,并且鉑系活性組分的含量為0.05-1%,載體為氧化硅、氧化鋁或分子篩中的至少一種。雖然采用該方法,反應尾氣中氫氣的含量可以降到5ppm以下,但是該方法操作較復雜,需要對催化劑進行特殊的預處理;而且該方法適用的體積空速較小,實施例中給出了最高體積空速僅為7800h-1時(溫度270℃,壓力為-0.04MPa)的實驗數據。該空速較小,反應效率較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9778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便于放置工作證的高彈性透氣上衣
- 下一篇:采用抗油污面料的帶保暖插手袋的服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