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胎圈鋼絲廢絲捆繞裝置及工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96396.1 | 申請日: | 2013-09-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48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徐一銘;陸海;周黃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市勝達鋼繩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H54/02 | 分類號: | B65H54/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638 江蘇省常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鋼絲 廢絲捆繞 裝置 工作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胎圈鋼絲廢絲捆繞裝置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術
在制備胎圈鋼絲過程中,由于盤條中心碳偏析、非金屬夾雜或設備故障等原因會造成鋼絲斷絲。由于鋼絲斷絲后呈不規則狀,故堆積散亂,需要占用較大面積,廢絲后序處置過程中無法進行高效運轉。此外,采用傳統人工進行鋼絲打捆,不但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下,而且鋼絲在捆扎過程中易彈出,造成人身傷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潔、高效,能解決現有采用傳統人工捆扎廢絲過程中存在的多種缺陷和不足的胎圈鋼絲廢絲捆繞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包括基臺、定位件、壓輥、螺桿、減速動力裝置、擋桿和弧形下斜面,所述減速動力裝置通過螺桿與基臺連接,所述擋桿兩端固定于基臺內側,所述壓輥兩端固定于基臺上部的兩側,所述定位件設置于基臺的一側。
進一步地,所述壓輥兩側設置為凹槽,所述壓輥為圓形實心壓輥,所述螺桿與基臺連接端設置有繞絲輥,所述繞絲輥頂端設置有卡絲槽,所述卡絲槽為十字型,所述螺桿與繞絲輥為前后兩段一體式設計。
進一步地,所述減速動力裝置包括有驅動電機及減速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繞絲輥與定位件相平行,所述弧形下斜面設置于基臺內,所述弧形下斜面設置于繞絲輥下方。
本發明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簡便快捷,高效,能解決現有采用傳統人工捆扎廢絲過程中存在的多種缺陷和不足的胎圈鋼絲廢絲捆繞裝置的工作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步驟:
1)、將廢棄的鋼絲卡入基臺中的“十字”卡絲槽進行固定;
2)、啟動減速動力裝置,減速動力裝置通過驅動螺桿向定位件方向移動,直至卡絲槽頂入定位件后停止;
3)、圓形實心壓輥在捆繞過程中有足夠下壓力,便于廢絲捆繞成型;
4)、在捆繞廢絲時,繞絲輥轉動,廢絲會纏繞于繞絲輥上,隨著捆繞過程進行,所捆繞的廢絲卷直徑會逐漸變大,廢絲卷在捆繞過程中會與壓輥接觸,使得壓輥轉動,保證捆繞后的廢絲呈圓柱狀;
5)、在繞絲輥前方30°角處設置有擋桿,當捆繞后的廢絲卷與擋桿接觸時,即表明該次捆繞已完成,擋桿位于本裝置所能負載最大廢絲卷外軌跡上;
6)、當廢絲捆繞完成后,減速動力裝置控制螺桿向定位件另一側移動,使得廢絲與繞絲輥分離,廢絲卷由于自重,可通過弧形下料面完成下料。
本發明的胎圈鋼絲廢絲捆繞裝置及工作方法的有益效果:該胎圈鋼絲廢絲捆繞裝置通過廢絲的纏繞,減少了廢絲的占用面積,并且在纏繞過程中利用減速動力裝置和壓輥的雙向作用,具有結構簡潔,高效,降低勞動強度,避免操作的危險性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胎圈鋼絲廢絲捆繞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胎圈鋼絲廢絲捆繞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中,參照圖1至圖2所示,胎圈鋼絲廢絲捆繞裝置,包括基臺1、定位件2、壓輥3、螺桿4、減速動力裝置5、擋桿6和弧形下斜面7,所述減速動力裝置5通過螺桿4與基臺1連接,所述擋桿6兩端固定于基臺1內側,所述壓輥3兩端固定于基臺1上部的兩側,所述定位件2設置于基臺的一側。
所述壓輥3兩側設置為凹槽,所述壓輥3為圓形實心壓輥,所述螺桿4與基臺1連接端設置有繞絲輥9,所述繞絲輥9頂端設置有卡絲槽8,所述卡絲槽8為十字型,所述螺桿4與繞絲輥9為前后兩段一體式設計。
所述減速動力裝置5包括有驅動電機(未圖示)及減速機構(未圖示)。
所述繞絲輥9與定位件2相平行,所述弧形下斜面7設置于基臺1內,所述弧形下斜面7設置于繞絲輥9下方。
該胎圈鋼絲廢絲捆繞裝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廢棄的鋼絲卡入基臺1中的“十字”卡絲槽8進行固定;
2)、啟動減速動力裝置5,減速動力裝置5通過驅動螺桿4向定位件2方向移動,直至卡絲槽8頂入定位件2后停止;
3)、圓形實心壓輥3在捆繞過程中有足夠下壓力,便于廢絲捆繞成型;
4)、在捆繞廢絲時,繞絲輥9轉動,廢絲會纏繞于繞絲輥9上,隨著捆繞過程進行,所捆繞的廢絲卷直徑會逐漸變大,廢絲卷在捆繞過程中會與壓輥3接觸,使得壓輥3轉動,保證捆繞后的廢絲呈圓柱狀;
5)、在繞絲輥9前方30°角處設置有擋桿6,當捆繞后的廢絲卷與擋桿6接觸時,即表明該次捆繞已完成,擋桿6位于本裝置所能負載最大廢絲卷外軌跡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市勝達鋼繩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市勝達鋼繩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9639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