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型交通信號控制機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93496.9 | 申請日: | 2013-09-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739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毛振剛;毛媛媛;毛芳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毛振剛 |
| 主分類號: | G08G1/07 | 分類號: | G08G1/07;G08G1/09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010 天津市河北區律***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聯網 智能型 交通信號 控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交通信號控制機領域,尤其是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型交通信號控制機。
背景技術
交通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數城市交通常常出現交通阻塞現象,車輛行駛過程中不但車速受到限制,并且由于受到非機動車輛和行人的干擾,有時會頻繁遇到多個紅燈信號,難以實現高效快捷的運行。因此,協調性交通樞紐的信號,對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十分有效。???
交通信號控制機是城市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關鍵設備。目前世界各國應用的系統都需要安裝大量的路面傳感器,我國絕大多數交通樞紐不具備這些條件,而且,近期也難以實現。這些系統的單個交通信號機系統的造價也很高,系統容錯性差、安全性低,個別傳感器的失效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崩潰,造成交通系統的癱瘓,綜上所述的各種原因均導致此種信號控制機在發展中國家難以實現。
隨著物聯網技術應用的迅速發展,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對交通信號控制機的控制,是符合我國“十二五”規劃中對物聯網技術的開發使用創新之一,隨著交通信號控制機在經濟建設中地位的日益加強,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交通信號控制機的遠程監控,具有十分迫切需求和較高應用價值。相比較傳統的數據傳輸方式,無線傳輸無須考慮長距離傳輸線纜的安裝問題,節省了大量線纜,并且降低了施工難度和系統成本,應用前景巨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容錯功能、無線傳輸、穩定可靠、智能安全且可遠程監管的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型交通信號控制機。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型交通信號控制機,包括信號控制機終端、無線傳輸網絡和監控平臺,所述信號控制機終端包括單片機、實時時針模塊、燈色驅動模塊、鍵盤模塊、顯示屏、信號輸出鎖存模塊、信號輸出驅動模塊、信號燈組模塊、單片機異常檢測與RAM數據保護模塊、綠沖突檢測模塊、容錯控制模塊、GPS全球定位模塊和GSM通訊模塊;所述監控平臺包括服務器,所述服務器內安裝有電子地圖;其中,所述單片機連接實時時鐘模塊、燈色驅動模塊、信號輸出鎖存模塊、單片機異常檢測與RAM數據保護模塊、鍵盤模塊、顯示屏、GPS全球定位模塊和GSM通訊模塊,所述容錯控制模塊分別與綠沖突檢測模塊、信號輸出驅動模塊和信號燈組模塊相連。
而且,所述的實時時鐘模塊采用DS12C887時鐘芯片。
而且,所述的單片機模塊采用AT89C52芯片以及CPLD可編程邏輯器。
而且,所述的監控平臺還包括GSM通訊模塊和打印機,且所述打印機連接服務器。
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1、本發明的實時時鐘模塊為本信號控制機提供實時時間,保證其準確性,并且本機可據此模塊提供的時間自動執行預設在時間段表中設置的控制方案,此實時時鐘可編程,并在掉電后自動使用備用電源。
2、本發明的容錯控制模塊內具有用戶預選設置的16種燈色控制方案,當單片機出現故障或其他故障原因導致信號控制機不能正常工作時,容錯控制單元將自行控制系統,并執行預設的16種燈色控制方案,確保燈色能正常輸出。當單片機恢復時,將權力交給單片機。此模塊還接受從綠沖突檢測模塊反饋回來的8路綠燈檢測信號,用于進行綠沖突異常判斷。當出現綠沖突時,該模塊迅速切斷單片機輸出的燈色信號,并控制信號燈進入黃閃狀態,保證了整個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3、本發明利用無線傳輸網絡,節省了大量線纜,并且降低了施工難度和系統成本,監控中心的工作人員也可以隨時觀看了解交通信號控制機的運行狀態;信號控制機終端中的GSM通訊模塊連接手機,可以實時將交通信號控制機在運行中出現的錯誤狀況發送給相關人員,方便用戶及時了解交通信號控制機的運行狀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原理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做進一步詳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毛振剛,未經毛振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9349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