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匹配數據格式的裝置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92242.5 | 申請日: | 2013-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911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明(設計)人: | 丁賢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 地址: | 100094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匹配 數據格式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傳輸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自匹配數據格式的裝置和一種自匹配數據格式的方法。
背景技術
web服務是一項面向服務架構的技術。保證不同平臺不同系統之間的服務可以相互利用。忽略不同系統之間的技術差異。
由于系統不同,彼此交互的各個系統所基于的技術以及數據格式也有很大的差別,如何使服務返回的數據格式與用戶需要的數據格式相匹配,目前業界有下面幾種解決方案:
1)第一種解決方案
最常見方案的是服務提供方提供不同的服務,每個服務都返回不同格式的數據,服務請求方根據自己的需求,向服務提供方請求不同的遠程服務,這樣,服務請求方需要對服務提供方提供的每種服務的詳細細節有充分的了解,在向服務提供方系統請求服務的時候要顯式的根據本地的數據的具體格式請求不同的服務,而且在服務器端,也需要顯式的為每一種數據格式提供不同的實現,并把這些實現公布出去,以保證服務請求方系統能夠獲得這些具體的實現的詳細信息。這樣的缺點是服務器端的實現更加復雜,而且需要服務請求方熟悉這些復雜的服務的具體細節。
目前,業內標準的基于JAX-RS的restful的webservice就是采取了這種方案,并且目前符合此標準的所有開源框架均采用了這種方案。
具體如圖1所示,當system_A通過網絡與system_B進行交互時,system_B需要提供所有不同數據格式對應的服務,比如圖中所示的json格式、xml格式、pojo類型等。同時,system_A作為請求方,還需要清楚自己的數據格式以及服務發布方發布的數據格式的地址,根據自己的數據格式請求不同的服務,也就是例如圖中發布的json,xml,pojo對象等不同數據格式的服務。
2)第二種解決方案
網絡服務提供方只提供基于某一種數據格式的請求接收和響應返回的服務,比如標準的xml數據格式,假定這種“標準”的數據格式是需要使用此網絡服務的各系統都能夠識別的,然后由用戶實現本地格式和標準格式的轉換。目前比較流行的基于標準soap協議的webService就是采取的這種方案。
這樣,用戶需要把自己的數據請求按照一定的語法(比如soap方式的webservice中的wsdl文件)來轉換為服務器端能夠識別的數據格式語義。然后服務器端根據標準語法識別數據,并返回給客戶端標準數據格式的web響應。客戶端需要能夠識別這種“標準”的數據格式,然后再轉換為自己需要的本地數據格式。
但顯然,該方案仍需要用戶清楚了解自身的數據格式和對應的標準格式,然而才能夠實現數據格式轉換。
3)第三種解決方案
服務發布的系統提供多種客戶端,以供服務請求方選擇。不同的客戶端提供了不同的數據格式的支持,包括請求和響應的數據格式的支持。這樣服務請求者也需要根據當前本地的數據格式而選用不同的客戶端,客戶端負責和服務器端進行通信并進行數據轉換。
這個相當于前兩種方案的一個衍生,這樣的優點是服務器端不需要復雜的實現,由支持不同數據格式的客戶端屏蔽了數據格式的差異。缺點是用戶仍然需要了解當前使用的數據格式,如果當前用戶不是當前數據的原始持有者,或者數據來源于第三方,選擇客戶端這個操作對于當前請求方用戶來講,仍然是有很大局限的。
如圖2所示,system_B只發布一種支持標準數據格式的服務,而為system_A提供了多種客戶端,這樣system_A的用戶需要清楚了解自身的數據格式,然后需要根據自己的數據格式來選擇不同的客戶端,比如圖中所示的POJO類型,xml以及json格式的多種客戶端。
因此,如何降低對用戶的要求,在數據交互過程中實現數據格式的自適應匹配,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正是基于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自匹配數據格式的技術,可以在客戶端或服務端為每種數據格式添加一種相應的實現,即可在數據傳輸時實現多種數據格式的兼容,確保數據格式的自適應匹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9224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