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動汽車傳到式自動充電接口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91687.1 | 申請日: | 2013-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456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文理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1R24/38 | 分類號: | H01R24/38;H01R24/00;H01R13/66;H01R13/631;H01R13/652;H01R1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216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汽車 傳到 自動 充電 接口 | ||
1.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動汽車傳到式自動充電接口,所述電動汽車傳到式自動充電接口設施包括:有一個充電插座,包括一個接地電極(8),一個充電正極(1),一個充電負極(2),一個絕緣體(3),一個壓力傳感器(4),一個激光垂直線發射組件(5),一個激光水平線發射組件(6),一個紅外通信組件(7),一個充電插座外殼(9),一個誤差校正曲面(10),一個電極固定件(11),一個充電插頭,包括?一個充電正極(12),一個充電負極(13),一個接地電極(14),一個絕緣體(15),一個壓力傳感器(16),一個激光垂直線接收組件(17),一個激光水平線接收組件(18),一個紅外通信組件(19),一個充電臂第三支臂外殼(20),一個電極固定件(2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插座,其特征是位于電動汽車端充電插座門蓋內中心位置,為使充電插頭和插座更容易自動對準和插接,將各個電極設計成同心圓形排列,只要插頭和插座中心軸線對齊,不管插頭與插座插接端面繞Z軸偏轉角度多大都不影響充電插頭和插座的精確插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正極,其特征是位于充電插座中心位置,為圓柱形,在各個電極中長度最短,以便在充電插頭與充電插座插接時最后連接,克服可能出現的短路問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絕緣體,其特征是位于充電正極和充電負極之間,長度比充電正極長一些,這隔離插接時可能出現的電火花造成充電正極和充電負極的短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電極,其特征是位于各個電極最外面,與充電插座外殼連接,接地電極的長度比其它電極都長,充電插頭和插座插接時最先接觸,使充電插頭的外殼可能帶的靜電首先被釋放掉。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插座外殼,其特征是包裹在外的金屬殼體,與大地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誤差校正曲面,其特征是位于充電插座的接地電極與外殼之間,設計成圓滑曲面,充電插頭接地電極長度比其它電極長一些,充電插頭和插座插接時最先接觸,依靠圓角斜面可使插頭滑入接地電極插接槽中,這可克服充電插頭和插座中心對位不齊造成的輕微誤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極固定件,其特征是絕緣部件,設計成扣式結構,使安裝時更方便。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傳感器,其特征是位于充電插座的充電插頭接地極接觸的槽內,在電插座與充電插頭接觸良好時壓力傳感器會受充電插頭接地極重力作用,與電動汽車內部控制電路信號監測電路連接,用于檢測充電插座與插頭之間插接是否插接良好,以使電動汽車端知道充電接插完成。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外通信組件,其特征是與電動汽車內部控制電路通信電路連接,用于電動汽車端與自動充電臂端之間的控制電路進行信息通信。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水平線發射組件和激光垂直線發射組件,其特征是與電動汽車內部控制電路激光發射電路連接,用于充電插座與充電插頭自動對準。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插頭,其特征是位于自動充電臂第三支臂前端,可通過伸縮控制系統向前伸展和向后縮回,各個電極設計成同心圓形排列,這與充電插座配合,使充電插頭和插座更容易對準和插接。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正極,其特征是位于充電插頭同心圓中心,前端設計成一個斜面,方便充電插座充電正極插入到充電插頭中心的充電正極中。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負極,其特征是位于充電插頭充電正極和接地電極之間,與自動充電插座充電正極接觸外圍設計有絕緣體,電極之間有絕緣體相隔,這使自動充電插座的安全性能更高。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電極,其特征是位于插座外邊,與插頭外殼相連接,和插座接觸前端與其內圓的絕緣體設計成半圓,并且比其他電極更長一些,在充電插頭和插座插接時最先接觸,與充電插座誤差校正曲面配合,依靠半圓的圓角斜面可使插頭滑入充電插座接地電極插接槽中,這可克服充電插頭和插座中心線Z軸對位的輕微誤差。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極固定件,其特征是絕緣部件,位于電極接線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文理學院,未經重慶文理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9168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