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制造復合材料型材的方法和模具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390698.8 | 申請日: | 2013-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41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衛(wèi)平;劉軍;齊俊偉;王健;王躍全;熊文磊;竇沖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70/34 | 分類號: | B29C70/34;B29C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樓仙英;邵桂禮 |
| 地址: | 200436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造 復合材料 方法 模具 | ||
1.一種制造帽形復合材料型材的方法,所述型材(10)的橫截面具有寬度為2a的帽頂(12)、寬度皆為c的兩側底部翻邊(14)、以及與所述底部翻邊的延長線成θ角的兩側腹板(16),所述帽頂和所述兩側腹板形成內腔(18),所述帽頂至所述底部翻邊的外輪廓距離為h,所述型材的厚度為t,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提供陽模(20),所述陽模具有與所述內腔(18)形狀相同的凸頭(28);
S2:提供雙瓣凹模(30,31),每瓣凹模的橫截面具有寬度為a的模壓頂邊(32)、寬度為L的模壓底邊(34)、以及與所述腹板(16)外側貼合的模壓斜邊(36);
S3:提供第三凹模(40),所述第三凹膜具有寬度分別為k的兩個輔助模壓底邊(44),每個所述輔助模壓底邊(44)位于所述模壓底邊(34)的外側;
S4:設定所述底部翻邊(14)的制造佘量為c1并確定最小制造余量為c1min,則底部翻邊的寬度c和最小制造余量c1min的總和為c2min,即c2min=c+c1min;
S5:根據下述公式計算L:
S6:當c2min≤L時,采用陽模(20)配合雙瓣凹模(30,31)的第一模壓成型方式,成型時的飛邊寬度c1=L-c;當c2min>L時,采用陽模(20)配合雙瓣凹模(30,31)加第三凹模(40)的第二模壓成型方式,成型時的飛邊寬度為c1min;
S7:提供所述型材(10)的預浸料;
S8:將所述預浸料以所述凸頭(28)為中心鋪放在所述陽模(20)上;
S9:將所述雙瓣凹模(30,31)以及在需要所述第三凹模(40)時和所述第三凹模(40)一起置于所述預浸料上;
S10:通過熱壓系統(tǒng)進行合模、加熱和加壓以獲得所述型材,其中,在所述雙瓣凹模(30,31)的每瓣凹模以及在需要所述第三凹模(40)時在第三凹模(40)上所施加的載荷設置成使得帽形型材的帽頂(12)、兩側底部翻邊(14)和兩側腹板(16)上所受壓強均勻一致,并且各型面所受壓力方向分別與其壓縮位移方向一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帽形復合材料型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采用所述第一模壓成型方式時,在所述加壓的過程中,所述雙瓣凹模(30,31)的兩瓣凹模被分別施加腹板載荷F11和F21,腹板載荷F11和F21的方向分別與對應的所述凹模的位移方向一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帽形復合材料型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采用所述第二模壓成型方式時,在所述加壓的過程中,所述雙瓣凹模(30,31)的兩瓣凹模被分別施加腹板載荷F12和F22,腹板載荷F12和F22的方向分別與對應的所述凹模的位移方向一致;同時所述第三凹模(40)被施加翻邊載荷F3,翻邊載荷F3與所述第三凹模的位移方向一致,并垂直于所述底部翻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9069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