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灰渣場灰水聯合沉淀收集裝置及其收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89080.X | 申請日: | 2013-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638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高偉;邱道軍;張博;袁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五環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02 | 分類號: | B01D21/02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潔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漢***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灰渣場灰水 聯合 沉淀 收集 裝置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國內煉焦、煤制油、煤氣化制合成氨、煤氣化合成醇醚燃料等煤化工項目、以煤為燃料的熱電站、動力站、火力發電廠、熱力裝置等工業項目會產生大量的灰渣;這些灰渣屬于一般固體廢棄物,往往需要建立灰渣場對灰渣堆存處理。對于堆放這些灰渣的灰渣場(又稱渣場)來言,長期堆放后存在滲濾液的問題,并且雨水天氣后,大量降雨還會形成灰水,灰水中混雜有灰渣難以分離,就算簡單少量截留后由于灰渣難以分離僅能用于灰面灑水及部分綠化澆灌,從而導致回用困難,大部分未經處理便通過后續的排滲系統、排洪系統排至下游。這些滲濾液、灰水經排洪系統排至渣場下游后,灰水及其攜帶的灰渣將污染下游,造成土壤鹽堿化,破壞生態環境。
因此,灰渣場設計必須建立完善的防滲系統和灰水聯合沉淀收集裝置,嚴格控制灰渣滲濾液對環境的污染,將污染物排放量降到最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灰渣場灰水聯合沉淀收集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控制簡單,可實現對于灰渣的滲濾液及含有灰渣的灰水進行大部分截留收集并聯合處理后回用,小部分后期雨水達標排放的目的。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用于收集裝置的灰渣場灰水聯合沉淀收集方法,該方法能對全部滲濾液和部分灰水進行截流,將其中攜帶的灰渣進行沉淀,并有效攔截、達到清污分離、循環自流、污水回用的效果,從而實現企業生產的環保、安全、經濟。
技術方案包括初期壩,所述初期壩的上游為渣場,所述初期壩的下游設有回用水池,所述回用水池經排滲管與渣場連通,所述回用水池的一側還設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經排洪管與渣場連通,所述回用水池與沉淀池經回用水池側壁上設置的側流堰連通。
所述沉淀池的出口段還設有水池壩,所述沉淀池經水池壩上設置的溢流堰與下游排放系統連通。
所述溢流堰堰頂高程高于側流堰堰頂高程,所述側流堰還設有防回流閘門。
所述沉淀池的進口段設有泥漿池,泥漿池內裝有泥漿泵,所述泥漿池的底面低于沉淀池的底面。
所述沉淀池的底面為朝泥漿池方向向下傾斜的反坡。
所述排洪管的出口段設有位于泥漿池上方的扇形消能裝置,所述扇形消能裝置包括扇形的導流平臺,所述導流平臺上間隔裝有呈扇形布置的多排導流板,所述相鄰兩排導流板間交錯布置。
上述收集裝置的灰渣場灰水聯合沉淀收集方法,包括下述方法,
渣場內的滲濾液由排滲管引入初期壩下游的回用水池,初期雨水落入渣場形成的初期灰水經排洪管送入沉淀池進行沉淀,所述初期灰水中的灰渣下沉,分離出的上層澄清液的水位上升至高于側流堰時,則經側流堰流入回用水池。
所述當沉淀池內的水位持續上升高于溢流堰頂時,則關閉側流堰的防回流閘門,后期雨水落入渣場形成的后期灰水經排洪管進入沉淀池,沉淀后由溢流堰自流排入下游排放系統,控制后期灰水在沉淀池中的流速小于15.0mm/s。
所述排洪管引出的所述初期灰水和/或后期灰水先經扇形消能裝置減壓消能后再流入沉淀池,沉淀下來的灰渣沿沉淀池底面的反坡滑落至泥漿池,所述泥漿池內的泥漿泵可將灰渣抽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五環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五環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8908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