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388719.2 | 申請日: | 2013-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242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18 |
| 發明(設計)人: | 蔡孟達;陳南光;鄭人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30 | 分類號: | 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雙;常大軍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北市汐***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事件 整合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判斷不同事件的相似度以決定是否整合為同一事件的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由于移動裝置及無線網絡的普及,使得用戶可以隨時利用移動裝置,經由各類社群網絡服務發布個人或與他人交流的相關動態事件,并以時間軸的方式排列并呈現該些動態事件內容,而常見的社群網絡服務例如facebook、twitter、微博等。
一般通過社群網絡服務所發布的每個動態事件均為獨立事件。以facebook為例,假設使用者在a時間點發布了與朋友聚會的文字內容或執行打卡注記,而在稍后的b時間點上傳了此次聚會的照片。雖然前述二事件都是使用者針對同一個聚會所發布的內容,但是就目前facebook而言,會將這兩個事件視為各自獨立的事件。如此一來,內容相似的動態事件增加不但浪費facebook顯示界面資源,也會造成用戶搜尋或瀏覽相關動態事件時的困擾。此外,若用戶習慣使用多種社群網絡服務來發布動態內容,要尋找某一事件的相關信息時,就必須逐一執行不同的社群網絡服務以便瀏覽搜尋,往往會增加使用者搜尋事件的時間及復雜度。
再者,當使用者想要尋找與任一人物的互動狀態時,僅能自行逐一查找與該人物有關的動態事件,就目前facebook等社群網絡服務而言,并無法提供相關搜尋功能,對用戶亦屬不便。因此,如何能判斷不同事件的相似度,進而將相似度高的二事件整合為同一事件,實為一值得研究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判斷不同事件的相似度以決定是否整合為同一事件的事件整合方法及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所有已建立的事件皆為獨立事件而無法整合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的事件整合方法應用于電子裝置。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收集已建立的多個事件;將多個事件依據各事件所記錄的發生時間進行排序;計算多個事件中的任意兩個目標事件的事件相似度,并判斷該事件相似度是否超過定義值;其中事件相似度是以兩個目標事件的事件時間相似度、事件人物相似度及事件地點相似度合并計算后所取得;若事件相似度超過定義值,則整合兩個目標事件為同一事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判斷該兩個目標事件的一事件時間差小于一設定時間值時,則依據該事件時間差計算出該事件時間相似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判斷發生該兩個目標事件的一事件地點距離差小于一設定距離值時,則依據該事件地點距離差計算出該事件地點相似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依據出現于該兩個目標事件中的至少一者的一參與人物信息,計算出該事件人物相似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多個事件可通過不同來源所建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定義值依據該兩個目標事件的一事件類型組合不同加以調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通過過濾該多個事件,篩選出包括一參與人物信息及一地點信息的該事件做為該目標事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的事件整合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通過一操作界面接收一指令以決定一目標人物;自經處理后的該多個事件中篩選出包含該目標人物的所有事件;依該發生時間排序并于該操作界面顯示包含該目標人物的所有事件。
通過本發明的設計,本發明的事件整合及顯示方法能收集以不同來源建立的事件,并且依據任意兩個事件的所計算出的事件相似度,來決定是否將兩個事件整合為同一事件,并且以時間排序及顯示經處理后的各個事件。如此將有利于使用者便于查找同一事件的相關信息,并且免除需要開啟不同應用程序的繁復操作。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事件整合系統的系統方框圖;
圖2是本發明的事件整合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的事件整合系統的操作界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事件整合方法另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附圖標記
1:事件整合及顯示系統????????10:事件收集模塊
20:事件排序模塊?????????????30:事件處理模塊
40:事件整合模塊?????????????50:界面產生模塊
100:操作界面????????????????101、102、103、104:事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了解本發明的技術內容,特舉出多個實施例說明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8871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