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交換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388718.8 | 申請日: | 2013-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129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趙媛明;韓震;張瑞;霍仲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松下環境系統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3/30 | 分類號: | 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1312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交換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交換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設置于天花板內的熱交換裝置。
[背景技術]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是保證人們身體健康的根本,隨著人們對通風換氣質量的要求的提高,目前,開發出了多種多樣的換氣裝置,例如熱交換裝置。
具體而言,中國專利申請CN102305448A公開了一種全熱交換機,如圖12所示,該全熱交換機包括設置在機殼801前側的室內空氣進氣口、室內新風排氣口810,和彼此對應設置在機殼801后側的室外新風進氣口808、室外空氣排氣口809,機殼801中的隔板802將機殼801內部分成熱交換腔804和排氣腔805。熱交換腔804中設置有熱交換芯813,排氣腔805中設置有排氣裝置。
換氣時,室外空氣從室外新風進氣口808進入熱交換芯813的第一進氣口816,再由熱交換芯813的第一出氣口817排出,進入排氣裝置的下層蝸殼829,最后從室內新風排氣口810排出;室內空氣從室內空氣進氣口進入熱交換芯813的第二進氣口818,再由熱交換芯813的第二出氣口819排出,進入排氣裝置的上層蝸殼826,最后從室外空氣排氣口809排出。
因為第一進氣口816不是朝向室外新風進氣口808,所以室外新風從室外新風進氣口808進入后,要先向下轉彎,然后才能進入第一進氣口816,并且氣路的彎曲也比較大,因此進風時的風阻比較大,風量比較小。同樣,出風的風路彎曲也比較大,所以出風的風阻也比較大,風量比較小。因此通風效果差。另外,因為熱交換元件813的氣路比較短,所以空氣在熱交換元件813中通過的時間比較短,因此不能進行充分的熱交換,這樣,該全熱交換機的熱交換效率就比較低。
并且,該全熱交換機的檢修面板設置在機器底部,而且該全熱交換機是設置在房屋的吊頂中,所以拆卸時非常不方便。并且,拆卸時全熱交換機內部的灰塵會掉落在維修人員的身上。
中國專利CN2180929Y公開了一種室內外雙向換氣機,如圖13所示,該換氣機采用六邊形熱交換芯913,氣路比較長,因此熱交換效率比較高。另外,因為第二進氣口918朝向回風口909,所以室內空氣從回風口909進入后,能夠直接進入熱交換芯913,而且,第二進氣口918和第二出氣口919彼此相對,氣路彎曲較小,因此風阻較小。但是進風時,室外空氣先經過進風渦殼924,再由進風渦殼924的出風口進入第一進氣口916,因為此時風速較大,第一進氣口916又比較小,所以風阻會很大,因此通風效果比較差。
另外,因為該換氣機的熱交換芯913縱向放置,所以該換氣機的體積較大。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
本發明針對現有熱交換裝置熱交換效率低、風阻大、體積大、檢修不方便等問題,提供一種熱交換裝置。
[解決方案]
本發明提供的熱交換裝置包括:殼體,該殼體內設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該第一隔板將該殼體的內部空間分隔為熱交換腔和換氣腔,該第二隔板將該換氣腔分隔為第一風腔和第二風腔,在該殼體的構成該熱交換腔的部分設有彼此相對的進風口和回風口,在該殼體的構成該第一風腔的部分設有新風口,在殼體的構成該第二風腔的部分設有排風口;換氣單元,其設置于該換氣腔內,用于將該第一風腔內的空氣從該新風口排出,并將該第二風腔內的空氣從該排風口排出;熱交換元件,其設置于該熱交換腔中,該熱交換元件包括相互獨立的多個第一氣路和多個第二氣路,該第一氣路包括彼此相對的第一進氣口和第一出氣口,該第二氣路包括彼此相對的第二進氣口和第二出氣口;該第一出氣口與該第一風腔連通,該第二出氣口與該第二風腔連通,該第一進氣口朝向該進風口,該第二進氣口朝向該回風口。
[發明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熱交換裝置通過采用上述的結構,減少了風路的彎曲,從而減小了風阻,改善了通風效果,提高了熱交換效率。并且通過采用上述的設置熱交換元件的方式,減小了體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熱交換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熱交換裝置的A-A剖視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熱交換裝置的B-B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第二隔板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風路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熱交換元件的另一結構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分隔部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第二隔板的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風路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熱交換腔的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松下環境系統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未經廣東松下環境系統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8871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