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避雷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384815.X | 申請日: | 2013-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414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董興華;叢萬生;楊雙業(yè);嚴亮;蔣合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H9/04 | 分類號: | H02H9/04;H01B7/02;H01B7/17;G01R19/15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羅笛 |
| 地址: | 721002***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避雷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避雷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避雷裝置。
背景技術
避雷裝置是保證電氣系統(tǒng)正常運行和人身安全的安保系統(tǒng),是各類建筑、海工平臺等大型成套裝備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近幾年對避雷相關的標準和要求越發(fā)的嚴格和苛刻,很多新的技術標準對避雷裝置的要求進行了細化,主要是必須滿足以下幾點:
1)避雷裝置要和保護的設備本體之間做到絕緣和抗雷電瞬時擊穿。2)避免雷電流產生的磁場對外部設備的干擾。3)可以檢測是否存在裝置接觸不良(如腐蝕、老化等)問題,確保正常使用。
因此,針對新的國家標準研制高可靠性的避雷裝置,就很必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避雷裝置,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引下線技術性能偏低,不能實現(xiàn)自動檢測的問題。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避雷裝置,包括接閃器,接閃器通過絕緣支撐安裝在底部支座上,接閃器連接有引下線,引下線外周上套裝有電流互感器,電流互感器另與檢測裝置連接。
本發(fā)明的避雷裝置,其特點還在于:
引下線的線纜結構由內層到外層依次設置為銅導體、第一半導體層、第一絕緣層、第二半導體層、屏蔽層、第二絕緣層。
絕緣支撐材質選用復合玻璃纖維。
引下線和接閃器的固定座之間采用絕緣塑料。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使用絕緣支撐和多層絕緣屏蔽結構的引下線,增大阻值和防止雷電擊穿,并確保雷電產生電流按照設計方向導走。同時電流互感器、檢測裝置的設置可以判斷是否有電流過,從而檢測整套系統(tǒng)是否接觸完好。針對避雷相關的標準裝置和使用中遇到的問題,確保在滿足最新相關標準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保護人身與設備的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裝置中引下線的多層絕緣屏蔽線纜分層結構示意圖。
圖中,1.絕緣支撐,2.引下線,3.電流互感器,4.檢測裝置,5.銅導體,6.第一半導體層,7.第一絕緣層,8.第二半導體層,9.屏蔽層,10.第二絕緣層,11.接閃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fā)明的裝置主要基于三點進行考慮:1)整體絕緣設計和抗雷電瞬時擊穿的技術要求。2)雷電流經本裝置產生的磁場、瞬時擊穿等因素的技術要求。3)本裝置在實際安裝位置能夠實現(xiàn)自動檢測,確保設備的可靠性。
參照圖1,本發(fā)明裝置的結構是,包括接閃器11,接閃器11通過絕緣支撐1安裝在底部支座上,接閃器11連接有引下線2,引下線2外周上套裝有電流互感器3,電流互感器3另與檢測裝置4連接;
參照圖2,本發(fā)明裝置中的引下線2的線纜結構是,由內層到外層依次設置為銅導體5、第一半導體層6、第一絕緣層7、第二半導體層8、屏蔽層9、第二絕緣層10。
絕緣支撐1材質選用復合玻璃纖維,絕緣支撐1將接閃器11與底部支座隔離,確保兩者的絕緣;通過對具體使用環(huán)境分析,進而選擇合適的厚度和寬度確保不會被雷電擊穿。
引下線2和接閃器11的固定座之間采用絕緣塑料將兩者隔離,確保之間做到絕緣和防雷電擊穿。
電流互感器3套裝在引下線2外圓周上,兩者不直接接觸,如果有檢測電流流過電流互感器3就能捕捉到,再通過檢測裝置4檢測整套避雷裝置整體是否可靠。
本發(fā)明裝置的技術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引下線2的線纜采用多層絕緣屏蔽分層結構(這也是本裝置的最大創(chuàng)新點)
本發(fā)明引下線2的線纜采用多層絕緣屏蔽分層結構后,避免了雷電流產生的磁場對外部設備的干擾,確保設備的正常使用。現(xiàn)有的避雷裝置中,引下線2的線纜結構都是采用滿足電力輸送要求的單層鎧裝絕緣電纜,兩者的區(qū)別如下表1。
表1、本發(fā)明的引下線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普通接引線纜的技術對比
本發(fā)明的多層絕緣屏蔽分層結構是依據(jù)雷電電流特性進行設計的,該結構采用的多層絕緣屏蔽是通過分階梯次逐步降低雷電電流的影響,進而做到絕緣和抗雷電瞬時擊穿;屏蔽層9的引入是為了避免雷電流產生的磁場對外部設備的干擾。
2)裝置可靠性的檢測
參照圖1,電流互感器3與檢測裝置4可靠連接,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判斷是否有電流流過,從而檢測整套裝置是否接觸完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8481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車內雨刮器裝置
- 下一篇:一種濃配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