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尾氣熱能儲存轉換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82431.4 | 申請日: | 2013-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858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營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建營 |
| 主分類號: | F01N5/02 | 分類號: | F01N5/02 |
| 代理公司: | 洛陽市凱旋專利事務所 41112 | 代理人: | 陸君 |
| 地址: | 471900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尾氣 熱能 儲存 轉換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輔助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尾氣熱能儲存轉換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上使用的內燃機效率非常低,只有20%左右的能量轉化成動力,其余80%左右的能量以熱能的方式通過尾氣排出到大氣環境中。汽車發動機的尾氣溫度達500攝氏度以上,大功率發動機的溫度更高。收集、儲存汽車尾氣的熱能,加以適當的轉換,用來加工食品、取暖、發電,不僅可以增加汽車的功能,還能夠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減少燃料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
眾所周知,汽車在長途行駛中,司機和乘客都需要吃飯、取暖,汽車上的電器也需要用電。尤其是自駕游的、或大貨車及大客車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為能吃上熱飯、喝上開水、取暖、用電,司機和乘客們急需一種在野外無需額外能源就能加工食品、取暖、發電照明的熱能轉換的方法及裝置。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司機和乘客們在長途行駛中吃頓熱飯,喝上開水,以及取暖用電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汽車尾氣熱能儲存轉換的方法及裝置,能夠解決司機和乘客們在長途行駛中吃頓熱飯,喝上開水,以及取暖和用電,節省時間,節約能源。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汽車尾氣熱能儲存轉換的裝置,包括:集能熱交換器1、用能熱交換器2、熱能儲存罐3;位于汽車尾氣管6間連接的集能熱交換器1上端通過導熱油管道與用能熱交換器2的輸入端連通,用能熱交換器2的輸出端通過導熱油管道與集能熱交換器1連通,或用能熱交換器2的輸出端通過導熱油管道經熱能儲存罐3與集能熱交換器的下端連通;或通過熱能儲存罐3上設置的高溫導油泵7、導熱油管道與集能熱交換器的下端連通;所述用能熱交換器2并聯一個帶閥門F的旁路導油管,用能熱交換器的前端設置有膨脹減壓閥6和控制的閥門F。
一種汽車尾氣熱能儲存轉換的裝置,所述集能熱交換器1由尾氣加熱腔體1.1、集能導油排管1.2和殼體1.3組成,位于殼體1.3內的尾氣加熱腔體1.1里設置有集能導油排管1.2,集能導油排管1.2內導熱油的油位,低于排氣管2cm;與集能導油排管1.2垂直的尾氣加熱腔體1.1兩端分別設置有廢氣進口1.4和廢氣出口1.5;尾氣加熱腔體1.1的腔壁與殼體1.3之間圍成密封的儲能腔體,且密封的儲能腔體內設置的導熱鰭片1.6固定于尾氣加熱腔體1.1的腔壁上;密封的儲能腔體內設置有儲能材料8;儲能材料8為熔鹽:60%?NaNO3和40%?KNO3的混合物。
一種汽車尾氣熱能儲存轉換的裝置,所述的熱能儲存罐3為儲油罐體3.1,儲油罐上端設置有高溫導油泵7的安裝座和回油口;儲油罐下部設置有釋放導熱油的螺栓3.3。
一種汽車尾氣熱能儲存轉換的裝置,所述的儲油罐體3.1為儲能式儲油罐,儲能式儲油罐的儲油腔壁與罐體的外壁間設置成儲能的密封腔體,儲能的密封腔體內設置的導熱鰭片3.2固定于儲油腔壁上;儲能的密封腔體內設置有儲能材料8;儲能材料8為熔鹽:60%?NaNO3和40%?KNO3的混合物;且密封的腔體上邊設置有膨脹減壓閥6,密封的腔體下邊設置有釋放儲能材料的螺栓3.4。
一種汽車尾氣熱能儲存轉換的裝置,所述的用能熱交換器2為汽車壓力鍋或汽車炒鍋,所述汽車壓力鍋21為高溫油壓力鍋,由高溫油加熱灶內置的鍋膽21.1組成,高溫油加熱灶為“凹”形腔體21.2結構,“凹”形腔體21.2的上端設置有與儲能熱交換器1高溫導熱油管道連通的進油口,“凹”形腔體的下端設置有與導熱油管道連通的出油口,“凹”形腔體21.2的凹底與相對應的鍋膽21.1底部接觸位置設置有溫度傳感器21.3或壓力傳感器21.4;?所述汽車炒鍋22為高溫油炒鍋由高溫油加熱灶內置的鍋膽22.1組成,高溫油加熱灶為“凹”形腔體22.2結構,“凹”形腔體22.2的上端設置有與儲能熱交換器1高溫導熱油管道連通的進油口,“凹”形腔體的下端設置有與導熱油管道連通的出油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建營,未經李建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8243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