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效物料運輸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81822.4 | 申請日: | 2013-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823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明(設計)人: | 特雷弗·貝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國衡機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53/16 | 分類號: | B65G53/16;B65G53/34;B65G53/4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126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物料 運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物料輸送裝置,屬于包裝運輸領域。
背景技術
產品的包裝前的運輸是產品生產的一個重要工序,化工、石油、糧食、食品、醫藥等眾多行業中都涉及到產品運輸,而且根據產品的存在形式不同,包裝種類也涉及到很多種。隨著機械化的進程,現在的包裝運輸技術已經規模化。然而,現有技術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尤其在長距離運輸顆粒狀、粉末狀等物料時,常常會出現物料堆積,輸送管磨損、粉末狀物料受到靜電荷影響發生爆炸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合長距離運輸顆粒狀或者粉末狀物料的運輸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效物料運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為中空狀且通過輸送管依次連通的筒倉、輸送器以及料倉,所述筒倉和輸送器下方分別設置有第一截斷閥和第二截斷閥,所述輸送器上還連接有空氣泵。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輸送器上部和筒倉的上部通過一氣管連通,所述氣管上設有第三截斷閥,所述筒倉的上部還設有第一集塵器。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料倉上部設有第二集塵器。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料倉下方還連接有一送料管,所述送料管上設有第四截斷閥。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截斷閥、第二截斷閥、第三截斷閥和第四截斷閥均為蝶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打開第一截斷閥,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通過筒倉進入到輸送中,達一定量后,關閉第一截斷閥和第二截斷閥使得輸送器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輸送器上連接有空氣泵,空氣泵對輸送器進行充氣使之形成高壓,再打開第二截斷閥,物料在壓力差的作用下通過輸送管進入料倉中,這種運輸方式輸送速度低,減小輸送管磨損,防止輸送管堵塞,而且還能有效減少靜電荷,防止物料發生爆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2-氣管;4-第一集塵器;6-筒倉;8-第一截斷閥;10-空氣泵;12-輸送器;14-第二截斷閥;16-第三截斷閥;18-輸送管;20-第二集塵器;22-料倉;24-第四截斷閥;26-送料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
本發明包括均為中空狀且通過輸送管18依次連通的筒倉6、輸送器12以及料倉22,筒倉6和輸送器12下方分別設置有第一截斷閥8和第二截斷閥14,輸送器12上還連接有空氣泵10。輸送器12上部和筒倉6的上部通過一氣管2連通,氣管2上設有第三截斷閥16,筒倉6的上部還設有第一集塵器4。料倉22上部設有第二集塵器20。料倉22下方還連接有一送料管26,送料管26上設有第四截斷閥24。其中第一截斷閥8、第二截斷閥14、第三截斷閥16和第四截斷閥24均為蝶閥。
本發明的原理如下:
一、打開第一截斷閥8,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通過筒倉6進入到輸送中。
二、當筒倉6內的物料達到一定的量后,關閉第一截斷閥8和第二截斷閥14使得輸送器12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輸送器12上連接有空氣泵10,空氣泵10對輸送器12進行充氣使之形成高壓。
三、當輸送器12中形成足夠的高壓之后,打開第二截斷閥14,物料在壓力差的作用下通過輸送管18進入料倉22中。
四、打開第四截斷閥24,使物料通過送料管26進入包裝袋中,完成運輸。
五、打開第四截斷閥24,輸送器12中的高壓氣體可通過氣管2進入到筒倉6之中,再打開第一集塵器4和第二集塵器20,排出多余的氣體,并且有效防止物料或者灰塵進入大氣中。
這種運輸方式輸送速度低,減小輸送管18磨損,防止輸送管18堵塞,而且還能有效減少靜電荷,防止粉末狀物料發生爆炸。
以上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技術性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國衡機電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國衡機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8182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