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酸渣和脫硫灰聯合處置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80609.1 | 申請日: | 2013-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159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18 |
| 發明(設計)人: | 石磊;朱建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寶鋼不銹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B3/00 | 分類號: | B09B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鄭明輝;夏永興 |
| 地址: | 2019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脫硫 聯合 處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潤滑油再生行業廢酸渣和干法/半干法煙氣脫硫行業脫硫灰聯合處置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軋鋼、機械、電力、運輸、化工、石油等領域應用廣泛的潤滑油,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因劣化變質成為廢油。鑒于能源枯竭的嚴峻形勢及廢潤滑油對環境的污染,廢潤滑油的再生已引起各國的重視。
廢潤滑油的再生工藝目前已有數十種,主要包括硫酸一白土法、蒸餾一酸洗一白土法、蒸餾一溶劑抽提法、糠醛精制、分子精餾、加氫精制等。其中,硫酸一白土法因投資少、操作簡單、產品質量穩定、適用性強而在中小企業廣為采用,由此產生了大量的酸渣。一個年生產潤滑油5萬噸的煉油廠,如采用硫酸精制工藝精制再生潤滑油,每年大約產生3000噸酸渣。
由于酸渣含有硫酸、有機酸、油類、磺化物、膠質、瀝青質、硫化物、氮化物、高縮合物、重金屬化合物等有害物質,酸度高、腐蝕性強、粘稠性大,存放和運輸十分困難,隨意丟棄或填埋,會給土壤、植被、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帶來嚴重污染,目前酸渣已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需妥善處置。同時,酸渣也是資源,其中的碳氫化合物和硫酸可以綜合利用,生產有價值的產品。
目前,酸渣處理的主要思路為:1)分離酸渣里所含的有機、無機酸類和油類物質,再根據其物化性質分別處理;2)直接對酸渣中酸類物質中和處理,再對殘余物進行處置。酸渣綜合利用途徑主要為生產燃料重油或固體燃料、提取酸(硫酸和磺酸、環烷酸)或SO2、加工化工產品(白炭黑、防銹油、脫模油、油氈、芒硝、硫氨等)、制備建材(石膏、磺化瀝青、道路瀝青等)、固化處置等。
國內外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一直高度重視酸渣污染問題,開發了多種技術:如CN?1195564A采用了一種加中和液的方法,對廢酸渣進行處理,生產燃料重油、工業芒硝,使燃料重油中的硫分離出來,但過程的反復加熱和冷卻,提高了工藝能耗,產生的廢水量較大,而且得到的芒硝需要進一步提純才能符合工業要求;CN?1740295A和CN?101724281A先往酸渣中加入廢機油調節物料粘度,然后加入氫氧化鈣粉,然后攪拌至沸騰,缺點是混合不均,二氧化硫氣體再次逸出;CN?1330986A將酸渣加熱到25-200℃后,調入油溶物,經堿性物中和,加人消泡劑,再經烘干、研磨得到鉆井用磺化瀝青,但磺化工藝較難控制,易發生自身氧化、過度氧化或縮合結焦,甚至生產不出磺化瀝青;CN?98104751.3和CN?200510037244.8使用石灰直接中和酸渣,但反應生成的大量硫酸鈣固體顆粒與渣油無法分離,嚴重影響燃料油的質量;CN?1454966A先使用堿液中和、負壓脫水,然后在0.09-0.06?MPa、115-145℃下分解磺酸物質,降低終渣中硫含量,但能耗很高;CN85102005A采用氨水為中和劑,使酸渣分為油層和硫酸氨溶液層,但此法在生產中溢出氨氣,操作環境較差,不適合于膠質含量較大的酸渣處理;CN1073965A中,提出將酸渣破碎霧化作為氧化劑與有機物反應生成鍋爐燃料油或瀝青的處理方法,其缺點在于霧化時能耗較大,處理量小,反應難于完全進行,最終產品中含有腐蝕性強的硫酸;US?5288392、US?5470455和US?5573656向酸渣中加入pH值調整劑,升高酸渣pH值到3-7之間得到中間態油渣,用來生產軟瀝青、硬瀝青或改性瀝青、乳化瀝青等,處理過程需5?-10倍的水進行多次洗滌,并不經濟,同時,酸性的中間態油渣在后續高溫加工中會產生酸性氣體,造成二次污染;JP?49126701向酸渣中加入適量廢油或輕質油,水洗分離后,用石灰中和油中少量的硫酸,作為重油或經催化后轉化為輕油。該法產生廢水較多,而且油中有硫酸鈣未經分離,廢渣混于其中,油品不合格;JP?76002919在酸渣中繼續加入硫酸,使酸含量達到65-90%,加熱至高溫使有機物發生脫氫和碳化反應,制備活性炭吸附劑,此法高溫下酸氣污染嚴重,且硫酸溶液需要進一步處理。
分析已報道的酸渣處理工藝,發現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投資大、中和堿劑成本高、渣油分離實際應用效果不佳、經濟效益差、存在二次污染、無害化程度不徹底等問題,仍有改進空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寶鋼不銹鋼有限公司,未經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寶鋼不銹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8060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汽車側圍上檻側整形模具
- 下一篇:清理刀具及具有該清理刀具的擺動動力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