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單相電能表表箱現場自動接線裝置及壓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78001.5 | 申請日: | 2013-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165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文耀;王放天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馳騁凱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11/04 | 分類號: | G01R11/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2 | 代理人: | 翟中平 |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單相 電能 表表 現場 自動 接線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既能方便快速地更換舊的電能表,又能在更換舊的電能表時確保用戶連接正確且穩定可靠,并帶有不斷電功能的單相電能表表箱現場自動接線裝置及壓接方法,屬電能表制造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單相電能表用戶現場安裝:目前大都在專用表箱內進行,電力局現場安裝人員,首先需開啟封印打開接線盒的端蓋,將套有芯線外套的導線插入電能表的接線端子孔內,再擰緊八顆壓線螺釘,使導線與端子孔內壁緊密接觸,然后將端子蓋蓋上并封印,接線即告完成。如果用戶要更換或維修電表,必須先切斷電源,拆除端蓋封印,退出封印螺釘,打開端蓋,退松八顆壓線螺釘,取下舊表,再重新安裝新表。?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居民用電需求的不斷增加,電子式電能表的更換周期不斷縮短,一般在6-8年就需更換新表,(以前的機械式電能表更換周期約在20年左右,由于制造難度大,表計精度不易控制,耗費金屬資源嚴重,可利用的信息資源極度匱乏,所以被逐漸淘汰),使安裝,更換新表的工作量大幅增加,特別在擰緊八顆壓線螺釘時,如果不夠擰緊或忘了擰緊,都會造成因接觸不良而造成燒表的嚴重后果。?
發明內容
設計目的:避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設計一種不必斷電即可更換新表的單相表表箱直壓式壓接裝置及壓接方法。?
設計方案:為了實現上述設計目的。本申請研發了一種不必斷電即可更換新表的單相表表箱自動接線裝置,此裝置是在完全不改變目前生產的電能表外形及結構的前提下,通過彈性的壓接棒與電能表的端子孔對接來完成電流的導通。更換電能表時,只要先破碎特殊封印,退出封印螺釘,縱向鎖塊即自動彈出,將電能表縱向拉出,即可順利取下被置換的舊表,并使用戶內部用電照常,然后將新表置于壓接底座的導向槽內,表機的下底面緊貼壓接底座,此時表機呈前傾2度左右狀態,向下推壓到位,電能表即完成對接并將狀態自鎖,戶內用電計量立即轉入電能表系統,然后將縱向鎖塊下壓并擰緊封印螺釘再進行封印,更換新表即告完成。?
1、電能表表箱是垂直安裝在墻壁上的,打開透明的表箱蓋后,即可將電能表置于壓接底座的左右限位的導向塊內,由于485通訊壓接棒的長度較長,所以電能表放入左右導向塊內時,表機應適當前傾約2度左右即可順利進入壓接的初始位置。然后將表機向下并向前推壓到位并獲得自鎖。然后將縱向鎖塊向下壓到底,其封印螺釘正好同壓接底座上的螺孔對準,擰緊封印螺釘再壓入特殊封印,即告壓接完成。當置換新表時,首先破碎特殊封印,退出封印螺釘,縱向鎖塊即自動彈出,即可將電能表上端縱向外拉,便可順利取下舊表,此時不斷電連接塊與壓接棒的銅條自動閉合,不僅可以帶電換表不產生打火,也可使用戶用電不受影響。新表再裝上時,此不斷電連接塊在壓接過程中即與壓接捧銅條自動分離,用戶的用電量即轉入電能表的計量系統中,這對用戶的用電帶來極大的方便。此不斷電裝置,因取下電能表后,住戶內部仍可繼續用電,此時的用電量是由電力部門承擔的,現時是否適應國情尚需斟酌,如果不想這樣做,只要柝除不斷電連接塊即可。?
2、壓接位置選擇在電流接線端子的孔口,壓接頭的直徑為8.5毫米,每個壓接頭向上的壓力約為5公斤左右,端子孔的直徑為7.5毫米(國網規定:單相電能表接線端子孔徑大安培為8.5,中安培為7.5),根據我國目前用戶的最大用電量,90%以上大都在60安培以下,即端子孔內徑為7.5的中安培使用范圍最廣,筆者經過上千次的反復試驗,壓接后通過60安培的電流,其接觸點附近的溫升約在45攝氏度左右(此溫升幅度和用手工擰螺釘接線比較約在3-5度左右的差異),正常情況下:使用滿載60安培時其接觸點附近總的溫度只要不超過95度左右應是安全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馳騁凱晟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馳騁凱晟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780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