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回彈氨綸纖維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75826.1 | 申請日: | 2013-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69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小華;席青;費長書;梁紅軍;薛士壯;胡煒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華峰氨綸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F6/94 | 分類號: | D01F6/94;D01F1/10;C08G18/66;C08G18/48;C08G18/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楊曉玲 |
| 地址: | 325206 浙江省溫***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回彈 纖維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高回彈氨綸纖維,其特征在于該高回彈氨綸纖維的質量百分比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回彈氨綸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纖聚合物為由聚四亞甲基醚二醇PTMEG和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預聚合后,用乙二胺和/或丁二胺擴鏈,再經二乙烯三胺擴鏈后制備的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回彈氨綸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紫外劑為2-(2'-羥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抗氧劑為雙(N、N-二甲基酰肼氨基4-苯基)甲烷,潤滑劑為硬脂酸鎂,消光劑為二氧化鈦。
4.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回彈氨綸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原料聚四亞甲基醚二醇PTMEG和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混合,在75~90℃反應100~120min,制備得到預聚物,其中MDI與PTMEG的摩爾比為(1.80~2.00):1;
2)制備擴鏈劑混合物溶液:將乙二胺、丁二胺中的一種或兩種,溶解入溶劑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形成質量百分比濃度為1.00~4.00%的擴鏈劑混合物溶液;
3)向所述的擴鏈劑混合物溶液中加入所述預聚物并攪拌,其中胺的摩爾數與異氰酸根的摩爾數比為(0.90~0.98):1,進行反應,形成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5~45%的低分子量聚氨酯溶液;
4)向所述的低分子量聚氨酯溶液中加入二乙烯三胺DETA并攪拌,其中伯胺的摩爾數與異氰酸根的摩爾數比為(1.00~1.05):1,進行反應,形成質量百分比濃度為35~45%的聚氨酯溶液;
5)改性納米凹凸棒的制備:將納米凹凸棒浸漬在液態聚氨酯中,對納米凹凸棒進行改性;
6)將所述的改性納米凹凸棒添加至所述的聚氨酯溶液中,經干法紡絲,形成高回彈氨綸纖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高回彈氨綸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納米凹凸棒進行改性方法為:
1)在50~70℃時,向聚醚型二元醇中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其中異氰酸根的摩爾數與羥基的摩爾數比為(1.50~2.00):1;在反應100~150min后,加入二乙胺,其中仲胺基的摩爾數與異氰酸根的摩爾數比為(1.00~1.05):1,制得液態聚氨酯;
2)干燥納米凹凸棒,在100~120℃下干燥4~6小時;將干燥過的納米凹凸棒置于不銹鋼釜中,抽真空至0.0001~0.1個標準大氣壓,溫度為60~70℃,向不銹鋼釜中注入所述液態聚氨酯浸漬納米凹凸棒,劇烈攪拌,施加0.3~0.5MPa的氣壓,保壓0.5~1.5小時,其中液態聚氨酯與納米凹凸棒的質量比為(5~10):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高回彈氨綸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的聚醚型二元醇的分子量為3000~4000;所述步驟1)中的液態聚氨酯,其分子量為6000~13000;所述步驟2)中的納米凹凸棒,其粒徑均為50~100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華峰氨綸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華峰氨綸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7582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超高溫超耐磨滾筒
- 下一篇:雙層薄膜殘余應力測試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