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采用脈動流及葉脈式微流道的散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73629.6 | 申請日: | 2013-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411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徐尚龍;汪超;秦杰;梁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23/473 | 分類號: | H01L23/473;H05K7/20 |
| 代理公司: | 電子科技大學專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詹福五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采用 脈動 葉脈 式微 散熱 裝置 | ||
1.一種采用脈動流及葉脈式微流道的散熱裝置,包括微流道散熱器,冷卻介質脈動流發生系統,其特征在于微流道散熱器包含帶冷卻介質進、出口的蓋板,設有冷卻介質進、出端口的葉脈式微流道散熱基板;而脈動流發生系統則包括電動機,缸體的前、后端各設有一對進、出液口的活塞式液壓缸及與該液壓缸兩進液口對應連接的2個進液電磁閥和與兩出液口對應連接的2個出液電磁閥,含信號發射器和信號接收器在內的電磁閥控制器;散熱器蓋板上的冷卻介質進、出口與葉脈式微流道散熱基板上的冷卻介質進、出口分別對正后密封固定成一體,脈動流發生系統中的活塞式液壓缸通過活塞上的曲柄連桿機構與電動機轉軸連接,液壓缸前、后端的進液口通過對應的電磁閥和微型泵與循環冷卻池連通,而液壓缸前、后端的出液口則通過對應的電磁閥分別與微流道散熱器蓋板上的冷卻介質進口連通,微流道散熱器蓋板上的冷卻介質出口則與循環冷卻池連通以輸出工作后的冷卻介質;電磁閥中與液壓缸前端進液口連接的進液電磁閥和與液壓缸后端出液口連接的出液電磁閥為一組、與液壓缸后端進液口連接的進液電磁閥和與液壓缸前端出液口連接的出液電磁閥為另一組,兩組電磁閥分別與控制器的兩輸出端連接,控制器根據信號接收器在活塞運行到液壓缸兩端時接收到的信號轉換兩組電磁閥的通、斷,確保散熱器連續輸送脈動的冷卻介質流。
2.按權利要求1所述采用脈動流及葉脈式微流道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脈式微流道采用樹葉葉脈結構,即主流道上兩個第一級支流道分別由三個分支流道組成并對稱設于主流道的兩側,此后的各級支流道均由兩個對稱設于主流道兩側的單一的支流道組成,各支流道的內端均與主流道連通,支流道的末端通過一微流道與該散熱基板上的冷卻介質出口連通。
3.按權利要求1所述采用脈動流及葉脈式微流道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散熱器蓋板與葉脈式微流道散熱基板之間還增設一葉脈式微流道散熱板,該葉脈式微流道散熱板上的各支流道外端作為冷卻介質進口與葉脈式微流道散熱基板上對應支流道外端連通、而葉脈式微流道散熱板上的冷卻介質出口則設于葉脈式微流道散熱板柄部的主流道上并與散熱器蓋板上的冷卻介質出口連通。
4.按權利要求1所述采用脈動流及葉脈式微流道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據信號接收器在活塞運行到液壓缸兩端時接收到的信號轉換兩組電磁閥的通、斷,為散熱器連續輸送脈動的冷卻介質流;其方法是將信號發生器置于曲柄的外端頭或連桿上,當活塞分別運動至缸體的兩端時,在正對曲柄的外端頭或連桿上的信號發生器所在的兩個位置處各設一信號接收器,以分別接收活塞運動至缸體兩端時的端點信號,控制器一旦收到任一信號發生器發出的端點信號即轉換兩組電磁閥的通、斷,為散熱器連續輸送脈動的冷卻介質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子科技大學,未經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7362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豆甾醇衍生物及其在制備抗癌藥物中的應用
- 下一篇:制備β-胸苷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