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省力保健鞋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73362.0 | 申請日: | 2013-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15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宋來學 | 申請(專利權)人: | 宋來學 |
| 主分類號: | A43B13/14 | 分類號: | A43B13/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76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省力 保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健鞋,尤其涉及一種以結構形狀為特征的保健鞋。
背景技術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穿用平底鞋,后來不知從什么年代人們開始穿用有高后跟的鞋,此鞋比平底鞋略有改進,但走路的原理以及雙腿承載人體重量的負荷沒有改變,雙腳及小腿有關的肌腱和韌帶功能沒有得到緩解,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勞動活動量加大,因此為了減輕人們的體力疲勞程度對鞋子進行改進十分必要。
本案申請人受宮廷鞋的啟發,對鞋子進行了研究,人的雙腳重心距腳掌的距離實際是力臂,人能穩固的站立是靠腳及小腿所涉及的肌腱和韌帶起著平衡支撐作用,使人體能穩固站立,由于人體重量所涉及到的肌腱和韌帶它的負荷很大,特別是人在行走過程中,人的雙腳掌循環往復的承載著人體重量,腳部及小腿涉及到的肌腱和韌帶起著支撐人體重量和平衡作用,怎樣減輕它的負荷,正是本案的中心內容,減少腳的重心距腳掌的支撐距離和腳與鞋的接觸面相吻合,再通過鞋底穴位凸點對腳形成穴位按摩,以此緩解人走路時所涉及到的肌腱和韌帶負荷和穴位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是本案的關鍵所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發明一種鞋底腳心至腳掌的距離內與地面接觸部位設有橫向圓弧面,并做鞋底內面與腳的匹配面。當人體站立時,鞋底對人體承重部位為后平跟,其后邊緣略有橫向圓弧,腳心和腳掌、腳趾間的前后距離內,鞋底與地面的接觸部位設有橫向圓弧面以此減小支撐人體重心的腳后跟至腳掌的承重距離。以腳的底面形狀為基準與鞋底內面部位相匹配,以此增加腳對承載人體重量的作用力面積;通過鞋底穴位點形成鞋底對腳底穴位摩擦作用,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程度。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本新型省力保健鞋是由鞋幫和鞋底組成,將鞋的鞋底和鞋后跟加高,設計為后平跟,該鞋的鞋后跟后端邊緣略有弧度,腳心與腳掌之間設有橫向圓弧度面。該省力保健鞋鞋底與腳的接觸面以腳底面形狀為基準與鞋底內面部位相匹配,以此增大腳部的受力面積和保健按摩作用。鞋底與地面接觸部位始點線3向后無弧度,鞋底內面有穴位按摩凸起點。鞋底圓弧線的始點線3必須在腳心中心線2的前面,其距離為5-20毫米,腳心至腳趾距離為橫向圓弧鞋。以鞋38號為例,其鞋底高度為45毫米依鞋號大小按比例增減,鞋底增加高度依不同型號10mm-60mm,腳的下型面與鞋的內型面相匹配。、所述鞋底弧度始點線3與鞋的最前端鞋底切線連接;所述鞋底圓弧線的始點線3在腳心中心線2的前面;腳心到腳趾距離為橫向圓弧面連接,圓弧始點線3和鞋的最前端鞋底切線連接;人走路時為了減少鞋后跟與地面摩擦,將鞋后跟后邊緣改為圓弧面或斜面,鞋底圓弧始點線用射線R弧度倒裝連接于鞋底。鞋底內面與腳的型面相吻合,人走路時鞋后跟與地面的摩擦距離以最短弧度,形成鞋后跟弧度。所述的腳底型面及腳的周邊形狀突起20mm以內,通過按摩凸點起到穴位按摩作用,所述的射線R值相似于R130-160mm,以鞋底高度10-60mm為基準或單獨訂制,對鞋底高度減小其R按比例增大,腳底最前端的厚度不小于10mm。其鞋底做外橫向弧度面和腳底型面與鞋底內型面相吻合。其鞋底只做內型面或只做外橫向弧度面。
本發明相較于現有技術的積極效果在于:穿著本發明省力保健鞋,由于鞋底加高,其實是將人的雙腿加長,行走的步子加大,同時因鞋子的前橫向圓弧所致,人走路時會形成鞋子自身滾動位移,使人走路速度加快。穿著本發明省力保健鞋,還能促使人體正常發育和保健作用,按摩五臟六腑穴位,由于本省力保健鞋結構所致,人走路和站立時,情不自禁的必須挺胸抬頭,體現人體美,可防止駝背和骨骼變形,可促使人體發育成健美的體型。
附圖說明
附圖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的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可知,展示了新型省力保健鞋的結構:鞋底外部形狀是本發明的主要特征,鞋底外形結構分為兩部分:一是人體站立承重部位1鞋后跟為平底其后邊緣略有橫向弧度;二是人走路時腳心中心線前至腳掌、腳趾的距離為圓弧狀,形成腳心承重,腳掌承重力度微乎其微,因人體重心承重部位腳心距拇指關節的力矩比原來小了,這樣腳在走路時所涉及的肌腱和韌帶運動強度減弱,以此達到省力的目的。另外是鞋底內面和腳底型面相吻合,這樣增大了腳底受力面,減輕了原來腳的局部受力負荷,由于腳和鞋兩型面相吻合,并通過鞋底穴位凸點形成按摩,促使血液循環加快,對減輕疲勞起著有效作用。如圖所示鞋底圓弧始點線3必須在腳心中心線2的前面,這樣才能使人能夠穩固站立;鞋底圓弧線4呈現為射線R(相似于R130一160)并倒裝在鞋底的前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宋來學,未經宋來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7336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壓力鍋延時保壓安全閥
- 下一篇:全景圖片滾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