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銅合金板材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72726.3 | 申請日: | 2011-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689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金子洋;江口立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22C9/00 | 分類號: | C22C9/00;C22C9/01;C22C9/02;C22C9/04;C22C9/05;C22C9/06;C22C9/10;C22F1/08;H01B1/02;H01R13/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蘭;龐東成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銅合金 板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銅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
該銅合金板材具有下述合金組成:合計含有1.5質量%~4.0質量%的Ti、Fe中的任一種或兩種,剩余部分由銅以及不可避免的雜質構成,
在EBSD測定的晶體取向分析中,關于朝向壓延板的寬度方向TD的原子面的集結,具有(111)面的法線與TD所成的角的角度為20°以內的原子面的區域的面積率超過50%。
2.一種銅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
該銅合金板材具有下述合金組成:合計含有1.5質量%~4.0質量%的Ti、Fe中的任一種或兩種,合計含有0.005質量%~2.0質量%的選自由Sn、Zn、Si、Ag、Mn、B、P、Mg、Ni、Cr、Co、Zr及Hf組成的組中的至少1種,剩余部分由銅以及不可避免的雜質構成,
在EBSD測定的晶體取向分析中,關于朝向壓延板的寬度方向TD的原子面的集結,具有(111)面的法線與TD所成的角的角度為20°以內的原子面的區域的面積率超過50%。
3.一種銅合金板材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權利要求1~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銅合金板材的方法,該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對由形成所述銅合金板材的合金成分組成所構成的銅合金原料依序實施下述步驟,
步驟1:鑄造;
步驟2:在700℃~1020℃進行10分鐘~10小時的均質化熱處理;
步驟3:加工溫度為500℃~1020℃且總加工率為20%~90%的第1種高溫壓延;
步驟4:冷卻至動態再結晶溫度以下;
步驟5-1:加工溫度為200℃~750℃且總加工率為60%~95%的第2種高溫壓延;
步驟6:加工率為50%~99%的冷壓延;
步驟7:在700℃~1020℃保持3秒鐘~10分鐘的固溶化熱處理;
步驟8:在250℃~650℃保持5分鐘~20小時的熱處理;
步驟9:在室溫進行加工率為2%~60%的精壓延;以及
步驟10:在300℃~700℃保持10秒鐘~2小時的調質退火。
4.一種銅合金板材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權利要求1~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銅合金板材的方法,該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對由形成該銅合金板材的合金成分組成所構成的銅合金原料依序實施下述步驟,
步驟1:鑄造;
步驟2:在700℃~1020℃進行10分鐘~10小時的均質化熱處理;
步驟3:加工溫度為500℃~1020℃且總加工率為20%~90%的第1種高溫壓延;
步驟4A:水冷至室溫;
步驟5-2:在再加熱之后進行加工溫度為200℃~750℃且總加工率為60%~95%的第2種高溫壓延;
步驟6:加工率為50%~99%的冷壓延;
步驟7:在700℃~1020℃保持3秒鐘~10分鐘的固溶化熱處理;
步驟8:在250℃~650℃保持5分鐘~20小時的熱處理;
步驟9:在室溫進行加工率為2%~60%的精壓延;以及
步驟10:在300℃~700℃保持10秒鐘~2小時的調質退火。
5.一種銅合金部件,其是由權利要求1~權利要求2所述的銅合金板材構成的。
6.一種連接器,其是由權利要求1~權利要求2所述的銅合金板材構成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未經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7272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動態時隙分配的無線數據采集方法
- 下一篇:終端設備和數據獲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