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管道蓄能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70826.2 | 申請日: | 2013-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85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張熠 | 申請(專利權)人: | 機械工業第三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F24F3/00 | 分類號: | F24F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趙榮之 |
| 地址: | 400039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道 蓄能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央空調系統,特別涉及一種管道蓄能系統。
背景技術
大中型中央空調系統的人工冷、熱源具有能源效率高的優點,是公共建筑的主流空調模式,但是人工冷、熱源都有安全穩定運行的負荷下限,當實際冷、熱負荷降低到該負荷下限以下時,冷、熱源無法運行、無法提供空調服務保障,給用戶帶來很多困擾,尤其是辦公類建筑和商業綜合建筑。
辦公類建筑經常出現加班情況,尤其是商業寫字樓,幾乎每天都有用戶加班,但是其空調負荷往往不夠大,冷、熱源無法啟動,投資巨大的物業在某些時段居然是無法使用的;商業綜合建筑的業態多樣,其中往往有一些場所的運行時間與建筑主體不同,如:KTV、足療保健、夜總會、24小時超市、便利店、早餐店、夜宵店等,這些場所只能單獨安裝空調,造成重復投資、浪費資源、破壞建筑外觀、噪音擾民等問題,這一類經營主體往往會在幾年內搬遷或倒閉,新入駐的商家往往選中的又是另外的位置,于是新一輪的重復投資和破壞又不斷上演。在使用靈活性方面,目前的中央空調技術還不如家用空調。
大中型中央空調系統與生俱來的運行負荷下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建筑主體功能的瓶頸。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管道蓄能系統,以解決中央空調系統在其負荷下限時的供冷、供熱、工作時段統一和不便于改裝等問題。
本發明管道蓄能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冷源、供冷泵、供水總管、供水分管、回水分管和回水總管,還包括下端與回水總管連通、上端與回水分管連通的蓄能立管和出水口與供水總管連通、進水口與蓄能立管下端連通的釋能泵;
蓄能立管的下端設置有檢測其內水溫的第一溫度傳感器,蓄能立管的上端設置有檢測其內水溫的第二溫度傳感器;
蓄能立管的下端和供水分管之間通過第一閥門連通,連通蓄能立管下端和釋能泵進水口的管道上設置有第二閥門;
回水分管上設置有第三閥門。
進一步,所述蓄能立管至少為兩根,各蓄能立管的下端通過釋能總管連通,各蓄能立管的下端又通過釋能總管和釋能泵的進水口連通;所述第一閥門的一端閥口通過水管接在蓄能立管下端、另一端閥口通過水管接在供水分管上。
進一步,所述蓄能立管至少為兩根,各蓄能立管的下端通過釋能總管連通,各蓄能立管的下端又通過釋能總管和釋能泵的進水口連通;所述第一閥門的一端閥口通過水管接在釋能總管上、另一端通過水管接在供水總管上;所述釋能泵的出口上連接有第四閥門。
進一步,所述管道蓄能系統還包括熱源和供熱泵,熱源的出水口和供熱泵的進水口連通,供熱泵的出水口與供水總管連通,所述熱源的進水口和回水總管連通;
所述供水分管和蓄能立管上端通過第五閥門連通,所述蓄能立管上端和回水分管通過第六閥門連通;
連通供水總管和釋能泵出水口的管道上設置有第七閥門,釋能泵的出水口還通過第八閥門和蓄能立管下端連通。
或者進一步,所述管道蓄能系統還包括熱源和供熱泵,熱源的出水口和供熱泵的進水口連通,供熱泵的出水口與供水總管連通,所述熱源的進水口和回水總管連通;
所述供水分管和蓄能立管上端通過第五閥門連通,所述蓄能立管上端和回水分管通過第六閥門連通;
連通供水總管和釋能泵出水口的管道上設置有第九閥門,所述釋能泵的出水口通過第十閥門和釋能總管連通,所述釋能泵的進水口通過第十一閥門和回水總管連通,且連通釋能泵的進水口和釋能總管的管道上設置有第十二閥門;
所述蓄能立管的下端和回水分管之間通過第十三閥門連通。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管道蓄能系統,通過設置蓄能立管,當用戶負荷低于中央空調主機啟動所需最低負荷時,中央空調系統可通過蓄能立管蓄積、釋放冷能或熱能,以滿足用戶需求;并且本管道蓄能系統,熱水和冷水能自然分層,冷、熱水混合導致的冷量和熱量損失小,可保證系統可靠穩定運行;本管道蓄能系統解決了中央空調系統在低負荷下無法啟動的問題,有助于中央空調技術的發展運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管道蓄能系統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管道蓄能系統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管道蓄能系統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管道蓄能系統的第四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管道蓄能系統的第五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管道蓄能系統的第六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機械工業第三設計研究院,未經機械工業第三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7082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雙向DCDC轉換器
- 下一篇:電壓箝位電路及對輸出電壓進行箝位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