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調后輪距窄體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70156.4 | 申請日: | 2013-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488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時培成;陳鵬;王正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D21/14 | 分類號: | B62D21/14;B62D21/02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張巧嬋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可調 輪距 汽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領域,具體涉及可調后輪距窄體汽車。
背景技術
石油資源減少,大氣污染嚴重,城市交通擁堵,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要緩解這些問題,汽車工業必須向著環保,清潔,節能的方向發展,電動汽車已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普及;但是城市公路和停車資源是有限的,而且現在的四輪汽車在通常情況下只有一個人或兩個人乘坐,在浪費資源的同時也加劇了停車難的問題。窄體汽車是很好的能解決道路資源有限及停車難問題的產品,窄體汽車可以設計成一人座或者前后兩人座。但是窄體汽車由于其高窄的車身結構設計,高速彎道行駛時由于離心力的作用,容易發生側翻事故。這是限制窄體汽車在市場上普及推廣的瓶頸。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后輪距可變,在汽車高速行駛或過彎時穩定性好的可調后輪距窄體汽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該可調后輪距窄體汽車,包括車架,在所述車架前端設前輪和與所述前輪連接的前輪轉向驅動機構,在所述車架后端兩側分別設有后輪,所述后輪通過輪距調節機構與所述車架連接。
所述輪距調節機構包括橫梁、縱梁和設在所述車架上的液壓缸;所述橫梁和縱梁一端相互連接,所述縱梁另一端連接所述車架,所述橫梁另一端連接所述車輪;在所述縱梁上設有推槽和所述液壓缸的活塞推桿連接;在所述橫梁及縱梁上設有相配合的可變向棘輪機構。
所述可變向棘輪機構由設在所述橫梁上的棘輪和設在所述縱梁上與所述棘輪相配合的可翻轉棘爪構成。
在所述車架上設有連接所述液壓缸的電動液壓泵。
所述縱梁一端和所述車架鉸接,所述縱梁另一端與所述橫梁相鉸接。
在所述活塞推桿上設穿入所述推槽在活塞推桿伸縮時在所述推槽內移動的推桿銷。
所述推槽為設在所述縱梁上的腰形槽。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該可調后輪距窄體汽車,汽車高速行駛或過彎時電動液壓泵通過控制活塞推桿伸出推動縱梁移動;此時,可變向棘輪機構通過控制擺腿縱梁和擺腿橫梁角度的增大,汽車在向前行駛的同時迫使后輪向外行駛;當后輪距增大到設定值時,可變向棘輪機構通過調整后輪的角度使后輪保持向前行駛,進而增加兩后輪之間的輪距,提高汽車行駛穩定性。
當遇到狹窄路段或需要停車時,電動液壓泵通過控制活塞推桿縮回拉回縱梁,此時,翻轉式棘爪翻轉,通過可變向棘輪機構控制擺腿縱梁和擺腿橫梁角度的減小,汽車在向前行駛的同時迫使后輪向內行駛;當后輪距縮小到最小值時,可變向棘輪機構通過調整后輪的角度使后輪保持向前行駛;進而減小兩后輪之間的輪距,以滿足停車或過窄路時的需求。該可調后輪距窄體汽車,能避免資源浪費,且能解決道路資源有限交通擁堵及停車難的問題。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發明說明書各幅附圖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為本發明可調后輪距窄體汽車的輪距調節機構未展開時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可調后輪距窄體汽車的輪距調節機構展開時的立體圖;
圖3為圖1可調后輪距窄體汽車的輪距調節機構未展開時車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可調后輪距窄體汽車的輪距調節機構展開時車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可調后輪距窄體汽車的輪距調節機構未展開時車架的俯視圖;
圖6為圖4可調后輪距窄體汽車的輪距調節機構展開時車架的俯視圖;
圖7為圖1可調后輪距窄體汽車的可變向棘輪機構的示意圖;
圖8為圖7可變向棘輪機構和液壓缸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上述圖中的標記均為:
1、車架;2、電動液壓泵;3、液壓缸;4、活塞推桿;5推桿銷;6、縱梁前銷;7、左橫梁;8左縱梁;9、右橫梁;10、右縱梁;11、可變向棘輪機構;12、推槽;13、后輪;14、縱梁后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最優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該可調后輪距窄體汽車,包括車架1,在車架1前端設前輪和與前輪連接的前輪轉向驅動機構,在車架1后端兩側分別設有后輪13,后輪13通過輪距調節機構與車架1連接。
輪距調節機構包括橫梁、縱梁和設在車架上的液壓缸3;橫梁和縱梁一端相互連接,縱梁另一端連接車架1,橫梁另一端連接車輪13;在縱梁上設有推槽12和液壓缸3的活塞推桿4連接;在橫梁及縱梁上設有相配合的可變向棘輪機構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程大學,未經安徽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7015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SFBR-BAF生物脫氮除磷技術
- 下一篇:一種當歸保濕水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