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番荔枝儲存時間的檢測方法無效
申請號: | 201310369901.3 | 申請日: | 2013-08-22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120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發明(設計)人: | 惠國華;鄭海霞;王敏敏;陳靜;周于人;李晨迪;姜燕;沈鳳;王綠野;尹芳緣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商大學 |
主分類號: | G01N29/12 | 分類號: | G01N29/12;G01N29/03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番荔枝 儲存 時間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水果新鮮度檢測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快速、無損檢測番荔枝的儲存時間,并且檢測精確度高的番荔枝儲存時間的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番荔枝(Annona?squamosa)原產熱帶美洲,為番荔枝科落葉小喬木,現廣泛分布于世界熱帶和較溫暖的亞熱帶地區,成熟期恰好在中秋節前后,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價格高達50到100元/kg。但由于番荔枝鮮果極易腐爛,不耐貯運,從而制約其產業化發展。目前,國內番荔枝果實成熟后絕大多數僅限于產地自銷,難以遠銷非產地市場,使其大量積壓,出現爛果,更不能出口創匯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如果遠銷非產地市場,果實以八成熟,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到10%左右采收為宜,其果實完熟后,食用品質及色、香、味與九成熟的果實較為接近,耐藏性不受影響。低于七成熟的果實,其果肉軟熟后的各項營養指標以及風味均較差,影響其食用價值和商品價值。因此,判斷番荔枝的儲存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儲存時間是影響番荔枝果實貯藏壽命和品質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工感官評價方法雖可區分番荔枝在儲存過程中的細微變化,但該方法的結果因評價人員個體差異、健康狀況等因素影響導致重復性和參考性均較差。
理化檢驗方法雖可以反應水果樣品的新鮮度情況,但是實驗操作繁瑣、所需時間久、難以滿足快速無損檢測的需要。
氣相色譜法(GC)和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GC-MS)等儀器分析法,雖可精確分析不同儲存期番荔枝樣品的揮發氣體成分等信息,但該檢測方法檢測費用昂貴、檢測周期長,并且所得氣味成分都是樣品經分離后的產物。此外,儀器分析通常對操作人員的操作熟練程度有較大的依賴性。
因此,迫切需要一種可以快速無損的判斷番荔枝儲存時間的新型檢測技術。
中國專利授權公開號:CN103163217A,授權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公開了一種聲表面波諧振器串聯檢測系統及其檢測方法,所述檢測系統包括諧振檢測器,直流電源,數字計數器,數字計數器通過RS232通訊接口與計算機連接,諧振檢測器設置于屏蔽箱內,該諧振檢測器具有兩個探頭,兩個探頭之間用于放置待檢測的番荔枝;使用所述檢測系統對番荔枝儲存期進行檢測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放置待測番荔枝于檢測系統的兩個探頭之間;步驟二:對待測番荔枝進行測量,由數字計數器采集諧振檢測器的負載頻率;步驟三:由計算機讀取數字計數器采集的負載頻率數據,按計算出番荔枝儲存時間。不足之處是,該發明具有檢測的準確性差的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檢測方法檢測的準確性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快速、無損檢測番荔枝的儲存時間,并且檢測精確度高的番荔枝儲存時間的檢測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番荔枝儲存時間的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1)選擇剛采摘的番荔枝樣品,將番荔枝樣品放在冷藏箱內儲存,對番荔枝樣品進行如下檢測:
(1-1-1)設定檢測天數為m1,儲存時間的序號為Time1,Time1的初始值為1;使用聲表面波檢測裝置檢測番荔枝的頻率響應,并得到番荔枝儲存時間第一預測公式:
所述氣體檢測裝置包括氣室、設于氣室內的傳感器陣列和模數轉換器;所述氣室上設有采樣探頭和清洗探頭,采樣探頭上設有采樣氣泵,清洗探頭上設有清洗氣泵;傳感器陣列與模數轉換器電連接,模數轉換器、采樣氣泵和清洗氣泵上均設有用于計算機電連接的數據接口;所述傳感器陣列包括若干個氣體傳感器;
步驟a,將番荔枝樣品放入屏蔽箱中,使聲表面波諧振器的兩個電極分別與番荔枝樣品的相對側面相接觸;
步驟b,聲表面波檢測裝置工作45至55分鐘后,計數器采集振蕩回路的頻率響應曲線,在頻率響應曲線上采集若干個頻率值,將各個頻率值構成頻率信號Input(t);
計算機中預設有第一隨機共振系統模型其中,V(x)為非線性對稱勢函數,ξ(t)為高斯白噪聲,A是輸入信號強度,f0是調制信號頻率,D是噪聲強度,t是布朗運動粒子運動時間,x是粒子運動的坐標;
將頻率信號Input(t)輸入第一隨機共振系統模型中,使第一隨機共振系統模型發生共振;
計算機利用公式計算輸出信噪比SNR;其中,ω是信號頻率,Ω為角頻率,S(ω)是信號頻譜密度,SN(Ω)是信號頻率范圍內的噪聲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商大學,未經浙江工商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990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