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學碼器及其學碼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310369742.7 | 申請日: | 2013-08-22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1728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發明(設計)人: | 黃曉華;黃冠志;周毓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車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B60C23/02 | 分類號: | B60C23/02;G06K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周長興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學碼器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與車輛輪胎監控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學碼器及其學碼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交通工具的普及,攸關行車安全的車況監控裝置日益受到重視,而其中的胎壓偵測器則用以裝設于車輛輪胎上,以將測得的輪胎胎壓送出予中央監控器,以實時監控并提醒駕駛人各輪胎的胎壓是否于正常胎壓范圍之中,以避免駕駛人因輪胎胎壓不足,而導致耗油量提升、操控不順、或輪胎打滑等情形。
一般來說,出廠前都會利用學碼器接收來自于各胎壓偵測器的射頻訊號,并提取射頻訊號中各胎壓偵測器的標識符,并與一輪號對應后,再一同發射至該中央監控器,該中央監控器儲存該辨識碼與該輪號的對應關系,日后車輛行駛,且該中央監控器再接收到具有該辨識碼的該射頻訊號時,便能知悉該射頻訊號系由該輪號的輪胎上的該胎壓偵測器所發送,進而使該中央監控器能準確掌握各該胎壓偵測器所對應的輪胎狀況。
然而,上述方法僅能適用于一般小客車或休旅車上,當胎壓偵測器裝設于使用并排輪的大貨車時,若工作人員于并排輪處進行學碼作業,因并排輪距離很近,學碼器常一次接收到來自兩個輪胎(即內側輪與外側輪)上的胎壓偵測器所產生的射頻訊號,而使得學碼器無法辨識射頻訊號是由哪個輪胎上的胎壓偵測器所發送,進而無法將其中的辨識碼準確地與輪號對應,而容易產生輪位錯亂(如內側輪辨識成外側輪,外側輪辨識成內側輪),使中央監控器無法準確地掌握各胎壓偵測器所對應的輪胎,進而產生安全上的疑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用于提供一種學碼器及其學碼方法,可有效進行多輪學碼的作業,使得并排輪亦能有效且準確地進行學碼作業。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學碼器,包含有一射頻訊號收發模塊、一接收訊號強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模塊、以及一處理電路。其中,該射頻訊號收發模塊用以接收至少二射頻訊號,且該些射頻訊號中各別載有對應的標識符;該接收訊號強度指示模塊與該射頻訊號收發模塊電性連接,用以解析該射頻訊號收發模塊所接收的該些射頻訊號的訊號強度;該處理電路與該射頻訊號收發模塊以及該接收訊號強度指示模塊電性連接,用以將訊號強度最高的射頻訊號的標識符與一特定的輪號對應,并將對應的結果傳送至該射頻訊號收發模塊發送。
依據上述構思,該處理電路更依據訊號強度的大小,將其它射頻訊號與不同的輪號對應。
依據上述構思,本發明還提供有一種學碼器的學法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驟:
A.接收至少二射頻訊號,且該些射頻訊號中各別載有對應的標識符;
B.解析步驟A所接收的該些射頻訊號的訊號強度;
C.將訊號強度最高的射頻訊號的標識符與一特定的輪號對應;
D.發送步驟C中所對應的結果。
依據上述構思,步驟C中,還依據訊號強度的大小,將其它射頻訊號與不同的輪號對應。
由此,通過上述設計,學碼器便可有效地進行多輪學碼的作業,使具有并排輪的大貨車亦能有效且準確地進行學碼作業。
附圖說明
圖1為使用本發明學碼器的車輛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學碼器電路方塊圖;
圖3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學碼器電路方塊圖;
圖4為使用本發明學碼器的另一車輛示意圖。
附圖中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2學碼器;
10機殼,12容置空間,14導接端子;
20觸發電路,21天線;
30射頻訊號收發模塊,31天線,32絕緣套,33訊號接收電路,34訊號發送電路,35導線,36固持件;
40接收訊號強度指示模塊;
50處理電路;
60按鍵組,61第一按鍵,62第二按鍵;
70提示模塊;
100車輛,101外輪,102內輪,110中央監控器;
201、202胎壓偵測器;
300車輛,301前外輪,302前內輪,303后外輪,304后內輪,310中央監控器;
401~404胎壓偵測器。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車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車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974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