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痛風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68788.7 | 申請日: | 2013-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056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劉一邦;劉效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效義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4 | 分類號: | A61K36/8994;A61P19/06;A61K35/32;A61K35/56;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聯德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呂愛萍 | 
| 地址: | 450003 河南省鄭州***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痛風 中藥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痛風的藥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痛風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痛風以關節的紅腫熱痛、變形、壞死、形成痛風石和腎結石,造成組織學的改變為體征,高尿酸血癥為主要的生化指標。2007年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痛風患者達8000萬人,且以10%的速度逐年遞增;WHO將其定義為世界十大頑疾之一;繼糖尿病之后人類的第二大綜合性代謝疾病。痛風病不會直接致人死亡,故有“不死的癌癥”之說。但因痛風石潰破、手術摘除痛風石、腎結石、膀胱結石,引起關節、泌尿系統感染造成的膿腎、壞死性腎乳頭炎、敗血癥可致人死亡;痛風所致的腎臟病變、急慢性腎衰竭和尿毒癥也可致人死亡。
痛風分原發性、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痛風主要是遺傳酶缺陷所致。繼發性痛風則由諸多因素,也就是后天因素所致。無論是原發、繼發,不外乎三個原因:內因,外因,誘因。內因:先天稟賦不足,正氣虧虛;外因:主要感受風寒濕熱,邪入內里。誘因:飲食不周,勞累創傷,七情失所,環境、藥物、疾病合并。痛風病變因素復雜,常合并綜合性代謝疾病、泌尿系統疾病,這些疾病均與痛風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為互為因果性合并癥。故醫學界又將痛風定義為綜合性代謝疾病。
目前,治療痛風常用的西藥有雙氯芬酸鈉、秋水仙堿、苯溴馬隆片、別嘌醇片、丙磺舒等,它們均能起到較好的緩解痛風發作期疼痛的效果,但有的西藥副作用大,大劑量或長期服用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從中醫中藥中尋求治療痛風、安全有效的中藥是一種趨勢,也符合臨床診治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治療痛風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以快速有效的治療各類痛風病癥。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痛風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材料組成:金錢草2-10份、紅參2-10份、羌活2-10份、秦艽2-10份、桂枝2-10份、薏苡仁5-15份、紅花5-15份、鹿角2-10份、龜板2-10份、紫靈芝5-15份、防風2-10份、黃芪5-15份、白果2-10份、石斛2-10份、八角2-10份、山楂5-15份、蜂蜜5-15份、枸杞子5-15份、橘皮5-15份、沉香2-10份、蟲草2-10份。
各原料的最佳重量份數配比:金錢草5份、紅參5份、羌活5份、秦艽5份、桂枝5份、薏苡仁9份、紅花9份、鹿角5份、龜板5份、紫靈芝9份、防風5份、黃芪9份、白果5、石斛5份、八角5份、山楂9份、蜂蜜9份、枸杞子9份、橘皮9份、沉香5份、蟲草5份。
一種用于制備上述治療痛風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按上述配方選取金錢草、紅參、羌活、秦艽、桂枝、薏苡仁、紅花、鹿角、龜板、紫靈芝、防風、黃芪、白果、石斛、八角、山楂、蜂蜜、枸杞子、橘皮、沉香、蟲草,并對上述藥材原料進行洗切后清水浸泡1~2小時;
步驟2)、將步驟1)中浸泡后的中藥放入烘干裝置中,在60~85℃的環境下烘焙1~2小時;
步驟3)、按上述重量份數選取經過烘焙的藥材原料,放入鍋中,并加入藥材原料重量16~25倍重量的水進行煎煮,先大火加熱至沸騰,然后小火繼續煎煮3~5小時,提取出湯汁,保存備用;
步驟4)、向步驟3)中提取湯汁后的鍋中加入原料藥材重量10~15倍重量的水,先大火加入至沸騰,然后小火繼續煎煮2~3.5小時,提取出湯汁;
步驟5)、將步驟3)中得到的湯汁和步驟4)中得到的湯汁混合,即得治療痛風的中藥。
本發明治療痛風的中藥中的各原料中藥材的藥理藥性如下:
金錢草:味甘、微苦,性涼。歸肝、膽、腎、膀胱經。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之功效。主治肝膽及泌尿系結石;熱淋;腎炎水腫;濕熱黃疸;瘡毒癰腫;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紅參:性味:甘、微苦,溫。歸經:歸脾、肺、心經。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之功效。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羌活:味辛;苦;性溫。歸膀胱、腎經。具有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痛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頭痛無汗;風水浮腫;瘡瘍腫毒。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秦艽:味辛、苦,微寒。歸胃經、肝經、膽經。具有祛風濕,舒經絡,清虛熱之功效。用于風濕痹痛,經脈拘攣,骨節酸痛,日晡潮熱,小兒疳積發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效義,未經劉效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878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