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化分離檢測一體芯片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68510.X | 申請日: | 2013-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227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18 |
| 發明(設計)人: | 朱煜;趙奕平;趙一兵;張耀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趙奕平 |
| 主分類號: | G01N30/90 | 分類號: | G01N30/90;G01N30/92;G01N21/65;H01L2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銘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楊林;李友佳 |
| 地址: | 215123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化 分離 檢測 一體 芯片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生化分離檢測一體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襯底、分離層固定相以及表面增強拉曼信號檢測層,所述信號檢測層通過第一黏合層連接到所述分離層固定相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分離檢測一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層固定相包括由多個納米單元構成的納米陣列薄膜層;所述納米陣列薄膜層的孔隙率為50%~70%;所述納米單元的材料為SiO2或Al2O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化分離檢測一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單元為斜納米棒;其中,以垂直于襯底的方向為基準,斜納米棒傾斜的角度為20~5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生化分離檢測一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層固定相包括多個納米陣列薄膜層,其中相鄰兩層納米陣列薄膜層中的斜納米棒呈相反方向傾斜。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化分離檢測一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單元為螺旋狀納米棒,并且所述螺旋狀納米棒的軸線垂直于襯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分離檢測一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檢測層為金屬斜納米棒陣列薄膜層,所述金屬為Au或Ag,所述信號檢測層的厚度為800~1000nm。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生化分離檢測一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檢測層500還包覆有一表面化學修飾材料層。
8.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生化分離檢測一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層固定相的厚度為3~5μm。
9.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分離檢測一體芯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采用斜/掠角沉積工藝在襯底上生長分離層固定相,然后在分離層固定相上生長第一黏合層,最后采用斜/掠角沉積工藝在第一黏合層上生長具有斜納米棒陣列的信號檢測層,獲得所述檢測芯片;其中,所述分離層固定相包括由多個納米單元構成的納米陣列薄膜層;所述納米陣列薄膜層的孔隙率為50%~70%;所述納米單元的材料為SiO2或Al2O3。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生化分離檢測一體芯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的分離層固定相包括多個納米陣列薄膜層,所述襯底與所述分離層固定相之間還包括第二黏合層,所述制備方法具體包括步驟:
S101、在襯底上生長第二黏合層;
S102、采用斜/掠角沉積工藝在第二黏合層上生長具有斜納米棒陣列的第一薄膜層;
S103、旋轉樣品臺180°,生長具有斜納米棒陣列的第二薄膜層;其中,第二薄膜層的納米棒的傾斜角度與所述第一薄膜層的相反;
S104、重復步驟S103,獲得具有多個納米陣列薄膜層的分離層固定相;
S105、采用電子束沉積在所述分離層固定相上生長第一黏合層;
S106、采用斜/掠角沉積工藝在第一黏合層上生長具有斜納米棒陣列的信號檢測層;
其中,所述斜/掠角沉積工藝中沉積角度的范圍是80~86°,沉積速率范圍是0.2~0.4nm/s。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生化分離檢測一體芯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納米棒的直徑為60~510nm,斜納米棒之間的間隙為40~240nm;每一層納米陣列薄膜層的厚度為500~1500nm。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生化分離檢測一體芯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的分離層固定相為螺旋狀納米棒陣列的薄膜層,所述襯底與所述分離層固定相之間還包括第二黏合層,所述制備方法具體包括步驟:
S201、在襯底上生長第二黏合層;
S202、采用斜/掠角沉積工藝,并且在沉積過程中控制樣品臺旋轉,在所述第二黏合層生長具有螺旋狀納米棒陣列,獲得具有多個螺旋狀納米棒陣列薄膜層的分離層固定相;
S203、采用電子束沉積工藝在所述分離層固定相上生長第一黏合層;
S204、采用斜/掠角沉積工藝在第一黏合層上生長具有斜納米棒陣列的信號檢測層;
其中,所述斜/掠角沉積工藝中沉積角度的范圍是80~85°,沉積速率范圍是0.2~0.4nm/s。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趙奕平,未經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趙奕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8510.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抗原組在制備診斷疾病的試劑盒中的用途和試劑盒
- 下一篇:柱溫箱以及液相色譜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