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從HPF焦化脫硫廢液中回收脫硫催化劑的工藝有效
申請號: | 201310367880.1 | 申請日: | 2013-08-22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081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發明(設計)人: | 李國強;張永發;田波;王兆文;石玉良;李珍珍;梁言;王亞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理工大學 |
主分類號: | C02F9/10 | 分類號: | C02F9/10;B01J38/00;C02F1/26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衛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戎文華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hpf 焦化 脫硫 廢液 回收 催化劑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從焦化脫硫廢液中回收脫硫催化劑的工藝,具體地說,是一種從焦化廠采用HPF法濕式氧化脫硫過程中產生的脫硫廢液中回收脫硫催化劑的技術方案。
背景技術
煉焦煤料中含有0.5%~l.2%的硫,其中有20%~45%的硫以硫化氫形式進入荒煤氣中與NH3和HCN等一起形成煤氣中的雜質。如果不脫除這些硫化氫將會嚴重污染空氣,同時,硫化氫的存在還能引起設備的腐蝕和催化劑的中毒,從而導致生產成本增加和產品質量下降。因此,焦爐煤氣在用于燃料氣和合成氣前必須經過脫硫處理。
HPF法是國內自主開發的濕式氧化脫硫工藝,該法由于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穩定、脫硫效率高、流程短、一次性投資少等特點,已在許多焦化企業得到推廣應用,它以對苯二酚、雙環苯氰酤六磺酸銨PDS和硫酸亞鐵為催化劑,在脫硫過程中主要發生的化學反應如下表1所示。
表1?脫硫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
如上表1所示,該工藝在脫硫過程中會生成硫代硫酸銨和硫氰酸銨等副鹽,當這些鹽積累到≥250g/l時會使脫硫效率嚴重下降,為保證脫硫過程持續高效的進行,必須補充新鮮脫硫液,同時引出一部分舊脫硫液,為此產生了大量HPF焦化脫硫廢液。
在脫硫廢液中,當COD>100000?mg/L、硫化物>2000?mg/L、氨氮>20000?mg/L時,遠超出了焦化廠生化處理入水口的要求;當COD≤3500mg/L,NH3-N≤300mg/L,硫化物≤75mg/L時,是一種危害極大的污染物,其外排或外泄在嚴重污染環境的同時還會造成脫硫催化劑的大量損失,從而增加了脫硫過程中的操作成本。而目前未見有從焦化脫硫廢液中回收脫硫催化劑的相關研究報道。因此,提供一種在脫硫廢液處理前將其中的催化劑進行回收利用,在降低廢水毒性的同時還能大大的降低脫硫成本,對HPF濕式氧化脫硫技術的完善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從焦化廠采用HPF法濕式氧化脫硫過程中產生的脫硫廢液中回收脫硫催化劑的技術方案,用以解決現有焦爐煤氣在采用HPF濕式氧化技術脫硫時,脫硫催化劑隨脫硫廢液損失而增加操作成本的問題。
基于上述問題和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從HPF焦化脫硫廢液中回收脫硫催化劑的工藝,其所述工藝是按下列步驟進行的:
A、HPF焦化脫硫廢液過濾;?
B、將步驟A過濾后的脫硫廢液送入脫硫催化劑回收器,并加入與脫硫廢液體積比為1:10~1:20的脫硫催化劑回收劑,攪拌混合均勻,后靜置分層;
C、收集步驟B中靜置分層后的上層催化劑回收液,并送入蒸發干燥器,在60℃~90℃的條件下進行蒸發干燥,將蒸出的脫硫催化劑回收劑冷凝后循環利用,蒸發干燥器中所得的固體即為脫硫催化劑;
所述脫硫催化劑回收劑是乙醚、戊烷和己烷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其中C:H:O按質量比為65:13:22~69:14:17。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脫硫催化劑與脫硫廢液的體積比進一步為1:15。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脫硫催化劑回收劑是乙醚、戊烷和己烷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其中C:H:O按質量比為65:13:22~69:14:17。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C:H:O按質量比進一步為67:13:20。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蒸發干燥的熱源是來自濕式氧化脫硫工藝中的廢水或廢氣余熱。
實施本發明上述所提供的一種從HPF焦化脫硫廢液中回收脫硫催化劑的工藝,是對現有HPF濕式氧化脫硫工藝的進一步改進,在具體應用中,對廢液中催化劑的回收率高達80%以上,而且回收的催化劑能夠重復利用,其脫硫效率與重新加入的催化劑相當;同時本工藝在回收催化劑的同時,還有助于后續脫硫廢液的處理,在降低脫硫廢液嚴重污染同時,還能大大的降低脫硫成本,解決了現有焦爐煤氣在采用HPF濕式氧化技術脫硫時,脫硫催化劑隨脫硫廢液損失而增加脫硫成本的問題。本工藝是對自主開發的濕式氧化脫硫工藝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具有現實的應用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H2S濃度測定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理工大學,未經太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788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豎向變剛度彈性支座
- 下一篇:高透明度發電鏡片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