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圓形結構底部的加固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66836.9 | 申請日: | 2013-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523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朱涵;張立敏;張新民;王存貴;辛忠一;李輝;許德亮;王建來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市中土建筑工程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天津中建建筑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3/02 | 分類號: | E04G23/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麗英 |
| 地址: | 300451 天津市塘***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圓形 結構 底部 加固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圓形結構底部的一種加固方法,尤其是涉及加固圓形結構底部時采用柔性灌漿材料和剛性灌漿材料間隔的加固方法。
背景技術
高性能免振搗灌漿料(混凝土)是當今在混凝土結構補強加固和設備安裝大量使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自流性好,快硬、早強、高強;無毒、無害、不老化、對水質及周圍環境無污染,自密性好、防銹等特點;在施工方面具有質量可靠,降低成本,縮短工期和使用方便等優點。但這類建筑材料的主要缺點是因早期強度要求上的快,配合比中除水泥占有量比較高外,其內摻有多種外加劑和添加劑,早期水化熱強,在養護過程中的溫度變化較大,體積在養護初期會有變化,從而容易產生裂紋,影響到其抗滲性、耐久性。
改進灌漿料一種方法是摻加柔性摻合料,這樣可以增加材料的抗開裂性。但是這種柔性摻合料價格貴,施工也相對復雜。
專利號為CN201020511912.2,發明名稱為“石板樓蓋加固結構”的中國專利公開的石板樓蓋加固結構,其為由鋼筋網片、水泥凈漿涂層和強度不低于25MPa的改性水泥砂漿涂層構成的復合加固層,鋼筋網片通過連接件貼合安裝于待加固的石板樓蓋底面,水泥凈漿涂層涂覆于貼合安裝有上述鋼筋網片的石板樓蓋底面,改性水泥砂漿涂層涂覆于水泥凈漿涂層上。該結構采用單獨的改性水泥砂漿涂層,是一種已經有的和常見技術。它加固的對象是石板樓,沒有對其幾何形狀加以說明。對于常見存在的開裂問題沒有提出具有獨創性的技術路線,也沒有提出基于材料工程的數學計算公式作為技術內容中的關鍵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以提高加固結構部分的抗開裂性能的一種圓形結構底部的加固方法。
本發明的一種圓形結構底部的加固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選取水泥基灌漿料作為第一材料、摻加柔性摻合料的灌漿料作為第二材料,然后測試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固化收縮率;
(2)根據公式Angle1/Angle2=Shrinkage2/Shrinkage1計算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扇形圓心角角度比,式中Angle1是每一份第一材料占有的圓柱底部的扇形圓心角角度,Angle2是每一份第二材料占有的圓柱底部的扇形圓心角角度,Shrinkage1和Shrinkage2分別是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固化收縮率;然后根據公式360=N*(Angle1+Angle2)計算得到每一份第一材料和每一份第二材料占有的圓柱底部的扇形圓心角角度,式中N為在圓柱底部圓形區域內確定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澆注總塊數,N為≥2的偶數;
(3)根據步驟(2)得到的每一份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占有的圓柱底部的扇形圓心角角度以及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澆注總塊數,在破損的圓形結構底部圓形區域間隔澆注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兩種灌漿料,一種是水泥基灌漿料,第二種是在傳統的灌漿料中摻加柔性摻合料,兩種間隔灌入破損的圓形結構底部圓形區域,使二者形成一體,發揮剛性材料強度高和柔性材料體積變化不開裂和延性好的特性,這樣可以提高加固結構部分的抗開裂性能,可以在價格上和施工方面,取得一個平衡點。
附圖說明
圖1為破損的圓形結構底部圓形區域修補用灌漿材料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分布示意圖;
圖2是兩種材料的內應力計算模型。
左邊白色部分代表第一材料,右邊網格部分代表第二材料,模型兩端條件為固支。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的本發明的一種圓形結構底部的加固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1)選取水泥基灌漿料作為第一材料1、摻加柔性摻合料的灌漿料作為第二材料2,然后測試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固化收縮率;(2)根據公式Angle1/Angle2=Shrinkage2/Shrinkage1計算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扇形圓心角角度比,式中Angle1是每一份第一材料占有的圓柱底部的扇形圓心角角度,Angle2是每一份第二材料占有的圓柱底部的扇形圓心角角度,Shrinkage1和Shrinkage2分別是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固化收縮率;然后根據公式360=N*(Angle1+Angle2)計算得到每一份第一材料和每一份第二材料占有的圓柱底部的扇形圓心角角度,式中N為在圓柱底部圓形區域內確定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澆注總塊數,N為≥2的偶數;(3)根據步驟(2)得到的每一份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占有的圓柱底部的扇形圓心角角度以及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澆注總塊數即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在圓形內劃分的扇形的總塊數,在破損的圓形結構底部圓形區域間隔澆注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市中土建筑工程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天津中建建筑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市中土建筑工程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天津中建建筑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683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發光二極管溫度監測電路
- 下一篇:一種水草及水面雜物清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