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去除廢水中鉛離子的麥秸稈改性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66732.8 | 申請日: | 2013-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30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藍碧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倉碧奇新材料研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0/30 | 分類號: | B01J20/30;B01J20/24;C02F1/28;C02F1/6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54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去除 水中 離子 麥秸 改性 材料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處理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去除廢水中鉛離子的麥秸稈改性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含鉛廢水來自各種電池車間、選礦廠、石油化工廠等。電池工業是含鉛廢水的最主要來源,每生產1個電池至少造成鉛流失4.54mg,其次是石油工業生產汽油添加劑。盡管鉛不如銅、鎘常見,但它卻是廢水中的普通組分,尤其是電池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含鉛廢水,廢水中鉛含量超出國家標準百倍,對地下水源構成很大威脅,如果不進行處理而任意排放,必然給環境與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目前含鉛廢水的處理工藝,應用較多、較成熟可靠的技術有:離子交換法、沉淀法、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劑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如較高的表面活性、較大的比表面積、特殊的微孔結構等。常用的吸附劑有改性膨潤土、粉煤灰、沸石、陶土、活性炭等。吸附法工藝具有除鉛效率高、成本適中的特點,因此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特別是對一些吸附劑的改性之后處理效果更加可觀。
將麥秸稈用于含鉛廢水的處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Bioresource6(2)(2011)2161-2287;Bioresource?Technology104(2012)807–809):(1)將麥秸稈粉碎,與膨潤土等混合,制成顆粒狀水處理復合材料,這種方法成本低,但鉛離子吸附能力低,吸附飽和后不能循環再利用,造成固體廢棄物二次污染;(2)將麥秸稈粉碎,用酸或堿對秸稈進行處理,破壞秸稈表面的二氧化硅層及蠟狀物,提高秸稈的比表面積,從而提高秸稈的鉛離子吸附能力,這種方法的缺點在于酸或堿處理工藝帶來環境污染,廢水分離凈化不易,鉛離子吸附能力未達到商用化水平;(3)將麥秸稈粉碎,用酒石酸、檸檬酸等有機酸對秸稈進行改性(Bioresource?Technology99(2008)6709–6724),在秸稈表面嫁接羧基,通過羧基對鉛離子的化學吸附,大幅度提高秸稈對鉛離子的吸附能力,通常能達到100~200毫克(鉛離子)/克(麥秸稈),從而極大降低了含鉛廢水的處理成本,這種方法的缺點在于有機酸處理效率較低,酸與秸稈的重量比為0.5~1,過量的酸破壞秸稈的結構,生成大量有機殘渣,同樣增加了環境壓力。
本發明的創新性在于:(1)率先對麥秸稈進行纖維素酶處理,提高了麥秸稈的比表面積,酶處理后的溶液的主要成分是多糖,是經濟價值較高的工業原料,是環境友好型工藝;(2)改性試劑為甲殼素,是一種天然有機物,所制備的麥秸稈改性材料綠色、天然,可用于飲用水的凈化,從而擴展了麥秸稈改性材料的應用領域;(3)制備的麥秸稈改性材料對鉛離子的吸附量達820mg/g,即每克麥秸稈可吸附820mg的鉛離子,是常規麥秸稈改性材料的5~8倍;(4)將吸附鉛離子的麥秸稈改性材料用稀醋酸解吸附,再進行“吸附-解吸附”工藝,可反復循環使用10次,進一步降低了麥秸稈改性材料的使用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屬于水處理材料領域,涉及一種去除廢水中鉛離子的麥秸稈改性材料的制備方法。本發明提出的制備方法是將麥秸稈改性,具體工藝包括麥秸稈洗凈、粉碎、纖維素酶處理以及甲殼素改性等。本發明制備的麥秸稈改性材料具有以下優點:(1)不涉及化學改性,工藝過程綠色、環保;(2)制備的麥秸稈改性材料純天然,可降解;(3)對廢水溶液中鉛離子的吸附能力強,每克麥秸稈改性材料可吸附820mg的鉛離子,是常規化學改性麥秸稈材料的5~8倍。本發明制備的麥秸稈改性材料既可用于水處理廠含鉛離子廢水處理,也可用于家用凈水器,市場前景廣闊。
本發明提出的去除廢水中鉛離子的麥秸稈改性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1)清潔麥秸稈:將麥秸稈漂洗、烘干;
2)麥秸稈粉碎:將清潔后的麥秸稈置于粉碎機中,粉碎成粒徑為20~100目的顆粒;
3)纖維素酶處理:將粉碎后的麥秸稈置于纖維素酶溶液中1~3小時,取出,用去離子水洗凈,干燥,得酶處理的麥秸稈。其中纖維素酶的活力為1000U/g,纖維素酶溶液的溶質為去離子水,質量濃度為1%~5%,每克麥秸稈施入纖維素酶按活力計為1~50U/g;
4)甲殼素改性:將酶處理的麥秸稈置于甲殼素溶液中10~30分鐘,取出,置于干燥箱中,于60~80℃干燥3~6小時,冷卻,用去離子水洗凈,干燥,得麥秸稈改性材料。其中,甲殼素溶液的溶劑為去離子水、甲醇、乙醇、異丙醇、四氫呋喃之一種,質量濃度為0.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倉碧奇新材料研發有限公司,未經太倉碧奇新材料研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673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氧化硅包膜LED熒光粉及其制備工藝
- 下一篇:一種低壓油藏儲層保護鉆井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