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家用體重秤的使用者身份識別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310365928.5 | 申請日: | 2013-08-20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457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發明(設計)人: | 方路平;曹平;黃曉立;姚家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主分類號: | A61B5/107 | 分類號: | A61B5/107;A61B5/117;G01G19/5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強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家用 體重 使用者 身份 識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體重秤領域,尤其是一種家用體重秤的使用者身份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體重是身體健康的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科學調查表明,大體重的人,往往體內脂肪含量過高,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而體重過輕,則容易導致免疫力低下,患上傳染性疾病的概率會增加。同時一段時間體重的變化,往往也可能是人體發出的疾病警報。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對自己健康的關注,以至于無法盡早發現及治療。因此,如何設計一款智能而又便捷的健康監視系統,就非常的有意義。
傳統的體重秤,往往只有顯示當前用戶體重指數的功能,屬于所見即所得的檢測設備。由于大部分人并沒有記錄自己體重的習慣,并且經常書面記錄體重也是一件不切實際的方法。因此達不到自己控制體重,并且監視近期身體健康狀況的作用。另外簡單的將體重同步到云端的方法,無法將當前體重數據和當前稱重用戶逐一對應起來,往往需要后期手動對數據進行進一步處理,無疑讓數據統計和用戶體驗不便利,影響健康監控的效果。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已有體重秤的功能單一、無法識別用戶身份、數據統計不方便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有效識別用戶身份、便于數據歸檔統計的適用于家用體重秤的使用者身份識別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適用于家用體重秤的使用者身份識別方法,所述家用體重秤上設有壓力傳感器和用以檢測使用者腳長度的腳長傳感器,所述身份識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用戶踩到家用體重秤上,根據壓力傳感器得到體重值,根據腳長傳感器得到腳長值;
2)計算當前用戶h與已保持用戶的匹配度pi,
pi=f(|Wh-Wi|-3)×f(|Fh-Fi|-1)×(|Wh-Wi|2+ρ)
其中,Wh為當前用戶體重值,Fh為當前用戶腳長值;設定已保存用戶為i=0,1,2,…n,第i個已保存用戶的最近體重數據為Wi,最近腳長數據為Fi,ρ∈(0,1)是防0因子;
定義函數f(x)為:x>0,f(x)=0;x≤0,f(x)=1;
3)判定過程如下:
設定累計變量j,當pi≠0時,j=j+1,
3.1)若j=0時,說明在已經保存了的用戶中,沒有找到和當前用戶數據相匹配的,則自動為當前用戶創建一個新用戶ID;
3.2)若j≠0時,說明在已經保存了的用戶中,有一個或者多個已保存用戶數據和當前用戶數據相匹配,依照pi大小進行排序,選定其中一個已保存用戶為當前用戶身份。
進一步,所述體重秤上設有4個區域,每個區域均置有壓力傳感器,所述4個區域為并排布置從左到右的S14區域、S15區域、S16區域和S17區域;所述已保存用戶為三個,排序后分別是用戶A、用戶B和用戶C;
所述步驟1)中,用戶左腳置于S15區域,右腳置于S16區域;
所述步驟3)中,還包括以下步驟:
3.3)用戶輔助判斷過程:若為用戶A則將左腳置于S15區域、右腳置于S16區域并持續5秒;若為用戶B則將左腳置于S14區域、右腳置于S16區域并持續5秒;若為用戶C則將左腳置于S15區域、右腳置于S17區域并持續5秒;若為新用戶則將左腳置于S14區域、右腳置于S17區域并持續5秒。
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輔助判斷方式。
更進一步,所述腳長傳感器為縱向并排布置的20~35個溫度傳感器,每個傳感器之間間隔1~2cm;
當用戶赤腳踩在體重秤上的時候,各個溫度傳感器負責傳回其檢測到的溫度信息,如果溫度發生變化,代表該傳感器被用戶的腳所覆蓋,通過計算返回的傳感器的編號,計算出當前用戶的腳長值。
當然,也可以選用其他的腳長傳感器。
本發明的技術構思為:用戶的體重是識別用戶的首要特征,不同的用戶,特別是在家庭使用中,家庭成員通常是小孩、大人和老人,在體重上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分。根據體重的大小和設定好的區分范圍,就可以將不同的用戶區分開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592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終端綜合定位方法及定位裝置
- 下一篇:復方矮地茶片薄膜衣片及其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