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鰭式場效應晶體管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65874.2 | 申請日: | 2013-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2559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海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9/78 | 分類號: | H01L29/78;H01L29/06;H01L21/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駱蘇華 |
| 地址: | 20120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鰭式場效應晶體管 柵極結構 間隔區 鰭部 源極 柵介質層 上表面 側壁 側墻 基底 漏極 柵極結構側壁 短溝道效應 驅動電流 閾值電壓 橫跨 暴露 覆蓋 | ||
一種鰭式場效應晶體管及其形成方法,其中所述鰭式場效應晶體管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上的鰭部;橫跨所述鰭部的柵極結構,所述柵極結構包括柵介質層和位于柵介質層上的柵極;源極和漏極,所述源極與所述柵極結構之間的鰭部中存在第一間隔區,所述漏極與所述柵極結構之間的鰭部中存在第二間隔區,所述第二間隔區的上表面和側壁暴露;位于源極一側柵極結構側壁的第一側墻,第一側墻覆蓋所述第一間隔區上表面和側壁。本發明提供的鰭式場效應晶體管具有大的驅動電流、小的閾值電壓和小的短溝道效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鰭式場效應晶體管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半導體器件的關鍵尺寸在不斷地縮小。當器件的關鍵尺寸持續減小時,常規的MOS場效應晶體管會因為關鍵尺寸太小而導致短溝道效應等缺點。鰭式場效應晶體管(FinFET)由于具有較大的溝道區,且能克服短溝道效應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現有技術中,鰭式場效應晶體管的形成方法包括:
參考圖1,提供基底10。
參考圖2,在基底10上形成鰭部11。
形成所述鰭部11的方法包括:
在基底10上形成圖形化的掩膜層,所述圖形化的掩膜層定義鰭部的位置;
然后以所述圖形化的掩膜層為掩膜,刻蝕部分厚度的所述基底10,形成鰭部11,并去除所述圖形化的掩膜層。
繼續參考圖2,在所述基底10的上表面形成介質層20,介質層20的高度小于所述鰭部11的高度。
形成所述介質層20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鰭部11和所述基底10上形成介質材料層,所述介質材料層的高度大于所述鰭部11的高度;
然后采用化學機械拋光對所述介質材料層進行平坦化,直至露出所述鰭部11的上表面;
再刻蝕部分厚度的所述介質材料層,露出所述鰭部11的部分側壁,未被刻蝕的介質材料層為所述介質層20。
參考圖3,形成柵極結構30,所述柵極結構30橫跨在所述鰭部11上。所述柵極結構30包括柵介質層和位于柵介質層上的柵極。
參考圖4,在所述柵極結構30側壁形成側墻40。
形成側墻40后,形成源極和漏極(圖4中未示出)。
如果要得到閾值電壓小,且驅動電流大的鰭式場效應晶體管,則側墻40的介電常數要大,但側墻40的介電常數大會導致鰭式場效應晶體管的短溝道效應加劇。
如果要得到短溝道效應小的鰭式場效應晶體管,則側墻40的介電常數要小,但側墻40的介電常數小會導致鰭式場效應晶體管的閾值電壓大,且驅動電流小。
即由上述方法不能得到短溝道效應小,且閾值電壓小和驅動電流大的鰭式場效應晶體管。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問題是現有技術中,不能得到短溝道效應小,且閾值電壓小和驅動電流大的鰭式場效應晶體管。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鰭式場效應晶體管,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上的鰭部;橫跨所述鰭部的柵極結構,所述柵極結構包括柵介質層和位于柵介質層上的柵極;源極和漏極,所述源極與所述柵極結構之間的鰭部中存在第一間隔區,所述漏極與所述柵極結構之間的鰭部中存在第二間隔區,所述第二間隔區的上表面和側壁暴露;位于源極一側柵極結構側壁的第一側墻,第一側墻覆蓋所述第一間隔區上表面和側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經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587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超級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半導體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