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壟壟側雙行覆膜滴灌種植方法及專用播種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64429.4 | 申請日: | 2013-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608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路戰遠;楊彬;程玉臣;張向前;張建中;咸豐;白海;妥德寶;趙沛義;劉孝忱;張德健;田玉花;楊少楠;智穎飆;張荷亮;王玉芬;孫鴻舉;張富榮;郭曉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彬;路戰遠 |
| 主分類號: | A01B79/02 | 分類號: | A01B79/02;A01B49/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10051 內蒙古自治***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壟壟側 雙行 滴灌 種植 方法 專用 播種機 | ||
1.一種高壟壟側雙行覆膜滴灌種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耕前整地:耕深達到300—350mm;
(2)機械起壟:采用機械在地表形成壟頂寬200mm,壟底寬800mm、高150—200mm土壟疏松的梯形狀土層;
(3)壟側播種:在壟側半腰處播薯種,其行距為300—400mm,株距為150—250mm,壟距800—1000mm;
(4)地壟整形:對地壟進行整形和壓實;
(5)膜下滴灌:在整形壓實的地壟壟頂鋪設滴灌管道;
(6)覆蓋地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高壟壟側雙行覆膜滴灌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覆蓋的地膜尺寸由原來的700mm改為600mm,使得壟溝不被地膜完全覆蓋,便于集存雨水,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3.一種專用于實施權利要求1-2的高壟壟側雙行覆膜滴灌種植方法的起壟覆膜播種機,包括施肥開溝鏟、懸掛架、前機架、種肥箱、排種管、種薯排種機構、種薯箱、滴灌管支架、后機架、滴灌管引輪、壓膜輪機構、圓盤覆土機構、L型伸縮機架、膜卷支架、起壟整形器、圓盤起壟機構、起壟機構深度調節裝置、地輪、傳動機構、種薯開溝器。其中:
所述前機架、后機架和L型伸縮支架,分別置于起壟覆膜播種聯合作業機組的前方、中端和后方,所述前機架支撐施肥開溝鏟、種肥箱、種薯開溝器、種薯排種機構、種薯箱及圓盤起壟機構;后機架與前機架為柔性絞鏈連接,為確保兩機架之間相對平行,在機架兩側安裝有壓力調節彈簧裝置;后機架作用支撐滴灌管支架、膜卷支架、起壟整形器;L型伸縮支架為兩套,分別用固定螺栓固定在后機架的末端橫梁兩端,L型伸縮支架由兩個大小不同的矩形管組成,大矩形管上裝有壓膜輪機構,而小矩形管上裝有圓盤覆土機構,小矩形管可在大矩形管內伸縮;
所述施肥開溝鏟用螺栓和U型卡箍固定在機架的最前方,每個開溝鏟后端安裝有輸肥管,通過管道與種肥箱排肥管相連;
所述種薯開溝器安裝在輸種管的下端,并用螺栓和U型卡箍固定在前機架橫梁上;
所述圓盤起壟機構與圓盤起壟機構深度調節裝置相連接;圓盤起壟機構深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前機架后端的橫梁上,兩個相對的起壟圓盤其后端向內偏置,以便在機組運行時,圓盤旋轉同時將地面土壤刮起并收攏,形成土壟;
所述起壟整形器通過軸承和軸承座安裝在后機架橫梁上,位于圓盤起壟機構的后方;
所述滴灌管支架安裝在后機架上方,可裝滴灌管;并配有噴藥罐;
所述膜卷支架安裝在后機架橫梁上,位于起壟整形器后端,其作用是將整形好的壟臺和滴灌管覆蓋地膜;
所述壓膜輪機構是由壓膜輪、壓膜輪軸、壓膜輪支架組成,壓膜輪機構是通過壓膜輪支架和固定螺栓固定在L型伸縮支架上,它位于膜卷支架后端,并分置在機架左右兩側;
所述圓盤覆土機構是由覆土圓盤、軸承、立桿、螺栓和U型卡箍組成,通過螺栓和U型卡箍固定在L型伸縮機架的最后端,并相對分置于機架的左右兩側;
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驅動鏈輪、種薯排種機構的主動鏈輪、排肥箱鏈輪、以及傳動鏈條。機組作業時,與地輪同軸的驅動鏈輪通過鏈條帶動排種機構的主動鏈輪、被動鏈輪和種肥箱的鏈輪運動,同時完成排種肥—取種薯—排種薯的工序;
在拖拉機牽引下,所述起壟覆膜播種機在田間可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起壟整形—鋪滴灌管道—覆膜—壓膜—覆土作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彬;路戰遠,未經楊彬;路戰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4429.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松土施肥微耕機
- 下一篇:一種結合車輛底盤實現多作業模塊快速換裝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