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前縱梁后部加強結構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1310363564.7 | 申請日: | 2013-08-20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176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18 |
發明(設計)人: | 潘俊;肖晶;鐘建強;楊國勇;徐璐;胡玲玲;楊萬慶;袁煥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B62D21/15 | 分類號: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深圳匯智容達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賢卿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越***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前縱梁 后部 加強 結構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前縱梁后部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橫梁(1)和一對第二橫梁(2),其中所述第一橫梁(1)連接在左、右前縱梁(4)的根部(40)之間,所述第二橫梁(2)分別連接在同側的所述前縱梁(4)的根部(40)與A柱(5)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縱梁后部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梁(1)位于前圍板(6)之外。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前縱梁后部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對第三橫梁(3),分別連接在同側的所述前縱梁(4)的根部(40)與所述A柱(5)之間,與所述第二橫梁(2)相互疊置形成封閉截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前縱梁后部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梁(1)、第二橫梁(2)、第三橫梁(3)均通過焊接與所述前縱梁(4)的根部(40)安裝,所述第二橫梁(2)、第三橫梁(3)均通過焊接或螺栓與所述A柱(5)安裝,所述第三橫梁(3)在所述前縱梁(4)的根部(40)處與所述第一橫梁(1)焊接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前縱梁后部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橫梁(2)位于所述前圍板(6)之內,所述第三橫梁(3)位于所述前圍板(6)之外。
6.一種前縱梁后部加強結構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驟S1,分別提供第一橫梁(1)和一對第二橫梁(2);
步驟S2,分別將所述第一橫梁(1)和第二橫梁(2)與前圍板(6)焊接;
步驟S3,將所述第一橫梁(1)連接在左、右前縱梁(4)的根部(40)之間;
步驟S4,將所述第二橫梁(2)分別連接在同側的所述前縱梁(4)的根部(40)與A柱(5)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所述第一橫梁(1)位于所述前圍板(6)之外。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還包括:
提供一對第三橫梁(3);
則所述步驟S2之前還包括:
將所述第三橫梁(3)分別焊接在所述第一橫梁(1)兩端。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還包括:
將所述第三橫梁(3)分別與所述第二橫梁(2)相互疊置并焊接,形成封閉截面;
則所述步驟S4具體為:
將相互疊置的所述第二橫梁(2)與第三橫梁(3)分別連接在同側的所述前縱梁(4)的根部(40)與所述A柱(5)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梁(1)、第二橫梁(2)、第三橫梁(3)均通過焊接與所述前縱梁(4)的根部(40)安裝,所述第二橫梁(2)、第三橫梁(3)均通過焊接或螺栓與所述A柱(5)安裝,所述第二橫梁(2)位于所述前圍板(6)之內,所述第三橫梁(3)位于所述前圍板(6)之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3564.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前罩板
- 下一篇:電動式轉向裝置的轉向感穩定化裝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