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產生L-谷氨酸的微生物和產生L-谷氨酸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61804.X | 申請日: | 2005-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687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中村純;平野圣子;伊藤久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味之素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12P13/14 | 分類號: | C12P13/14;C12N1/21;C12R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鐘鳴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產生 谷氨酸 微生物 方法 | ||
1.產生L-谷氨酸的方法,其包括
在培養基中培養棒狀桿菌型細菌,以引起L-谷氨酸在培養基或細菌中的積累,所述棒狀桿菌型細菌選自谷氨酸棒桿菌和乳發酵短桿菌,所述棒狀桿菌型細菌具有產生L-谷氨酸的能力;以及
從培養基或細菌中收集L-谷氨酸,其中通過引入突變型yggB基因來修飾所述棒狀桿菌型細菌,其中所述突變型yggB基因具有突變,所述突變導致SEQ?ID?NO:6、62、68、84或85中位置100的丙氨酸和/或位置111的丙氨酸被另一個氨基酸取代。
2.產生L-谷氨酸的方法,其包括
在培養基中培養棒狀桿菌型細菌,以引起L-谷氨酸在培養基或細菌中的積累,所述棒狀桿菌型細菌選自谷氨酸棒桿菌和乳發酵短桿菌,所述棒狀桿菌型細菌具有產生L-谷氨酸的能力;以及
從培養基或細菌中收集L-谷氨酸,其中通過引入突變型yggB基因來修飾所述棒狀桿菌型細菌,其中所述突變型yggB基因選自下組:
(a)編碼SEQ?ID?NO:8的氨基酸序列的基因,
(c)編碼SEQ?ID?NO:20的氨基酸序列的基因,
(e)編碼SEQ?ID?NO:22的氨基酸序列的基因,
(g)編碼SEQ?ID?NO:24的氨基酸序列的基因,
(i)編碼SEQ?ID?NO:64的氨基酸序列的基因,
(k)編碼SEQ?ID?NO:70的氨基酸序列的基因,和
(m)編碼SEQ?ID?NO:74的氨基酸序列的基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味之素株式會社,未經味之素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1804.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