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鍛造余熱淬火設備無效
申請號: | 201310361321.X | 申請日: | 2013-08-19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513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發明(設計)人: | 黃昌文;徐皓;余國平;陳建明;徐凝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安簧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C21D1/64 | 分類號: | C21D1/64;C21D8/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凱 |
地址: | 246005 安徽省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鍛造 余熱 淬火 設備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鍛造余熱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鍛造余熱淬火設備。
背景技術
常規合金結構鋼鍛件鍛后淬火工藝是,在淬火油槽前面連接有常溫淬火加熱爐,鍛件通過淬火爐出料口的滑道進入淬火油槽,鍛件直接落入油槽易造成鍛件變形,并且鍛件表面容易造成致廢的磕碰傷、淬火開裂等問題。頻繁淬火會造成淬火油槽內油溫不均勻,造成轉向節鍛件淬火硬度不均勻,內部金相組織不易控制,嚴重影響鍛件機械性能。并且常規淬火能耗大、人工成本高,鍛件產品質量不易有效控制。常規淬火油槽一般布置在場面以上,且油槽上方多為敞開方式,存在很大的失火隱患,淬火油槽起火后,滅火難度大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鍛造余熱淬火設備,采用一步完成進料、淬火、出料的操作,操作簡單,利用鍛造余熱淬火可大量節省能源與工時,提高生產效率,還可使鍛件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鍛造余熱淬火設備,包括有設置于地面以下的箱體,設置于箱體內的淬火油槽,頂端伸出到箱體外且下部伸入到淬火油槽內的進料通道,伸入到淬火油槽內的攪拌系統,設置于淬火油槽內且出料端伸出到箱體外的輸送帶系統,以及設置于箱體內且與淬火油槽連接的冷卻循環系統;所述的進料通道的底端位于輸送帶系統進料端的上方。
所述的進料通道的內壁上設置有多層傾斜設置的緩沖板。
所述的攪拌系統位于進料通道的側部,攪拌系統包括有固定于箱體上的變頻攪拌裝置和與變頻攪拌裝置連接且伸入到淬火油槽內的攪拌葉片。
所述的輸送帶系統包括有設置于進料端的支撐軸,設置于出料端的變頻驅動軸總成,連接于支撐軸和變頻驅動軸總成之間的輸送鏈,以及罩設于輸送鏈外部的輸送鏈箱體。
所述的冷卻循環系統包括有設置于淬火油槽內的溫度傳感器,設置于箱體內的不銹鋼間隔式換熱器,連接于淬火油槽和不銹鋼間隔式換熱器之間的冷卻循環油泵,以及與不銹鋼間隔式換熱器連接的外接冷卻水管;所述的溫度傳感器、冷卻循環油泵均與外置的控制器電連接。
所述的攪拌系統為兩套。
本發明的優點:
(1)、本發明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投資少,一步完成進料、淬火、出料的操作,操作簡單,經濟實用,應用產品范圍廣;
(2)、本發明充分利用合金結構鋼件鍛造后的余熱直接進行淬火,減少一次加熱,節約能源,節工省時,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提高鍛件綜合力學性能;
(3)、本發明的淬火油槽布置在車間地平面以下,并采取上面封閉結構,占用場地少,同時對機械油類介質火災隱患大大減少;
(4)、本發明的進料通道內設有多層緩沖板,降低工件下落速度,防止工件沖擊介質液面造成飛濺,防止熱態工件入油時相互碰傷;
(5)、本發明淬火油槽進料端的上方設有兩套變頻攪拌系統,可以通過變頻調速器調節電機和攪拌器轉速,達到油槽內部介質溫度均勻的目的,并及時帶走進料端工件冷卻釋放的高溫熱量,保證工件快速冷卻淬火;
(6)、本發明輸送帶系統的輸送鏈通過變頻驅動軸總成來改變提升速度,保證工件淬火出油溫度,控制馬氏體的轉變速度,有效預防淬火裂紋的出現;
(7)、本發明的淬火油槽內設有溫度傳感器,可依據季節環境溫度和工藝要求自動開啟冷卻循泵,對淬火油槽內的淬火油進行降溫,保證淬火油槽內的淬火介質溫度不高于70℃,高于70℃時外置控制器上的報警裝置會自動聲光報警,通知操作工立即停機檢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和圖2,一種鍛造余熱淬火設備,包括有設置于地面以下的箱體1,設置于箱體1內的淬火油槽2,頂端伸出到箱體1外且下部伸入到淬火油槽2內的進料通道3,伸入到淬火油槽2內的攪拌系統,設置于淬火油槽2內且出料端伸出到箱體1外的輸送帶系統,以及設置于箱體1內且與淬火油槽2連接的冷卻循環系統;進料通道的底端位于輸送帶系統進料端的上方;
其中,進料通道3的內壁上設置有多層傾斜設置的緩沖板4;
兩套攪拌系統均位于進料通道的側部,每套攪拌系統均包括有固定于箱體1上的變頻攪拌裝置51和與變頻攪拌裝置51連接且伸入到淬火油槽2內的攪拌葉片52;
輸送帶系統包括有設置于進料端的支撐軸61,設置于出料端的變頻驅動軸總成62,連接于支撐軸61和變頻驅動軸總成62之間的輸送鏈63,以及罩設于輸送鏈63外部的輸送鏈箱體64。
冷卻循環系統包括有設置于淬火油槽2內的溫度傳感器71,設置于箱體1內的不銹鋼間隔式換熱器72,連接于淬火油槽2和不銹鋼間隔式換熱器72之間的冷卻循環油泵73,以及與不銹鋼間隔式換熱器72連接的外接冷卻水管74;溫度傳感器71、冷卻循環油泵73均與外置的控制器75電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安簧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安簧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132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