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仿腦計算虛擬化的方法和系統在審
申請號: | 201310360143.9 | 申請日: | 2013-08-16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731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發明(設計)人: | 湯傳斌;熊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運軟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6F9/455 | 分類號: | G06F9/455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顧嘉運 |
地址: | 200042 上海市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計算 虛擬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在流程運行環境中進行仿腦計算虛擬化的方法,其中所述流程運行環境具有縱向架構與橫向架構,所述縱向架構包括情感引擎、無意識引擎、有意識引擎,而所述橫向架構包括仿腦應用層、仿腦操作系統/仿腦虛擬機監視器(OS/VMM)層、仿腦硬件層,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仿腦OS/仿腦VMM層上運行兩類循環:
從無意識引擎OS醞釀混沌概念,之后進入仿腦VMM的第一類仿腦循環:執行BP1解決方案,其中,在仿腦VMM里,微觀涌現模型利用所述混沌概念和/或外來刺激產生單一操作對象或近端/遠端糾結對象,如果仿腦思維體(BCE)的狀態仍為混沌,虛擬仿腦狀態機(VBSM)創建元數據和無振蕩網絡模型節點,接受仿腦VMM平行運算調度器的指派,離開仿腦VMM,最后回到無意識引擎OS;
由有意識引擎提供主觀經驗,進入仿腦VMM的第二類仿腦循環:
步驟1,執行BP1解決方案,其中,在仿腦VMM里,微觀涌現模型利用所述主觀經驗和/或外來刺激產生單一操作對象或近端/遠端糾結對象,如果BCE的狀態為有序或臨界狀態,進入BP2解決方案:
步驟2,在BP2解決方案里:(1)分解BCE,進入馮諾依曼循環;(2)在馮諾依曼循環里,若BCE為吸引子,經歷馮諾依曼過程2然后馮諾依曼過程1,在強意志力堅持下,度量到糾結結果;否則,弱意志力介入,仿腦圖靈機循環的馮諾依曼過程2然后過程1,但過程1的度量只有弱意志力的堅持,如果意志力允許,BCE離開馮諾依曼循環,繼續仿腦仿真器循環;(3)執行糾錯,消除并糾正可能發生的仿腦錯誤;(4)虛擬仿腦狀態機(VBSM),創建元數據和同步的網絡模型節點;(5)調度器接受VMM網絡運算調度器的指派,離開仿腦VMM,進入有意識引擎OS;
步驟3,執行仿腦認知,在有意識引擎OS中,若輸入是建立事件、或建立語義,則執行有意識引擎OS的仿腦認知;
步驟4,智能評估,進行涌現觀念的智能等級評估;
步驟5,完成循環并存儲BCE,包括可選擇輸出BCE的效應;可選擇執行宏觀涌現模型的涌現通訊,最后以新的BCE的主觀經驗再進入仿腦V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情感引擎是有別于生物進化系統的引擎,主宰仿腦系統的意志力;所述無意識引擎和有意識引擎仿效人的左右腦分離,無意識引擎具有傳統電腦的邏輯思維,也就是仿效左腦,而有意識引擎具有量子電腦或分子電腦的非邏輯思維,也就是仿效右腦;
所述仿腦應用層包括4個象限:D象限有意識引擎的涌現事實,實現非邏輯分析、計劃、決策、和執行功能,I象限有意識引擎的涌現社交,處理非邏輯社交基礎及行為,S象限無意識引擎的邏輯社交,處理邏輯的社交基礎及行為,C象限無意識引擎的的事實,實現邏輯分析、計劃、決策、和執行的功能,此外仿腦應用層還包括感情引擎的個人感情應用和社交感情應用;所述仿腦操作系統/仿腦虛擬機監視器OS/VMM層處理仿腦思維網絡(BCN)中的節點,仿腦思維體(BCE);而所述仿腦硬件層包括傳統電腦、量子電腦或其機件、分子電腦或奈米機件的共同組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腦VMM包含下列組件:
(1)微觀涌現模型;
(2)感情認知模型;
(3)虛擬仿腦狀態機;
(4)微觀記憶系統;
(5)代理及價值系統,包括中央控制系統,人際運算管理模塊,PEP/PDF/Hyperbus資源消耗表;
(6)仿腦仿真器,包含仿腦仿真循環、指令集、仿腦仿真通訊、仿腦仿真內存管理單元;
(7)仿腦調度器,支持無意識引擎的平行運算和有意識引擎的網絡運算;
(8)智能提升器,借助外部刺激、意志力和內部簡并架構來提升智能級別;
所述微觀涌現模型和代理/價值系統的組合稱為仿腦VMM內核,仿腦OS/VMM層可以有三種設計:松耦合、中耦合、緊耦合,其中,松耦合設計是將所述內核置于仿腦仿真器之外,中耦合設計是將所述內核置于仿腦仿真器內,而在仿腦圖靈機之外,緊耦合設計是將內核置于仿腦圖靈機之內,后兩種設計都有類似松耦合的兩類仿腦循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運軟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經運軟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0143.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戶選項優化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一種Java代碼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