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人工濕地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59733.X | 申請日: | 2013-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873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栗勇田;冉慧英;王曉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中環嘉誠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海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3101 | 代理人: | 田文其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工 濕地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人工濕地,特別是指一種人工濕地系統。
背景技術
人工濕地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項污水處理工藝,由于其具有低投資、低能耗、低處理成本等特點,逐漸被廣泛接受。人工濕地是一個人為構建的復雜的生態系統,其各部分相互作用,通過植物、基質和微生物的綜合作用來去除污染物質。實際運行中,人工濕地運行較長時間后,系統容易發生堵塞,濕地功能下降,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降低,出水不能達標排放。究其原因主要是:
1、污水進入濕地系統前未經過預處理,直接進入,導致大量懸浮物質逐步累積。
2、濕地系統溶解氧較低,導致對污染物的去除率降低,使污水中的有機質、懸浮物等在濕地系統滯留、累積。
3、系統自我恢復性能差,經過長時間運行,濕地基質吸附飽和,而且隨著污染物的累計,運行功能下降。
申請號為201210524108.1的發明專利申請中公開了一種垂直流人工濕地底層曝氣增氧方法。該專利申請通過在濕地底部布置一套微曝氣系統,提高進水含氧量,增強濕地的運行效率,預防濕地堵塞。本專利申請所存在的問題在于:一方面,進水未進行預處理;另一方面,進水管及曝氣管均設于濕地底部。隨著人工濕地的運行,其極易發生堵塞,難以保證出水達標排放,而且維修不便,運行成本較高。另外,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濕地系統自我恢復性能差的問題,基質吸附飽和,污染物累計,發生堵塞,系統運行功能下降,出水不達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系統不易堵塞、溶解氧較高、具有較強系統恢復功能的人工濕地系統。
本發明的整體技術構思是:
人工濕地系統,包括進水管路、曝氣裝置、濕地單元以及出水管路;還包括多功能區及預處理區,曝氣裝置設于多功能區內,濕地單元與多功能區橫向間隔分布,濕地單元與相鄰的多功能區之間經過水孔連通;進水管接預處理區的輸入,預處理區的輸出通過給水管及閥門分別接多功能區的輸入,預處理區的輸入和輸出端之間設有濾料,在濾料與預處理區的輸入端之間設有清洗裝置,濕地單元的輸出通過管路接下一處理單元或回用。
可以顯而易見的是,多功能區和濕地單元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數量的設定,并不脫離本發明的實質。
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還有:
所述的反沖洗裝置包括一端與進水管相連,另一端為盲端且設于預處理區的輸入和濾料之間底部的清洗管,設置于清洗管上的清洗閥,清洗管上開設有微孔。
為便于對預處理區的污物進行排放,優選的技術方案是,給水管與預處理區的連接處設有排污閥,進水管通過進水閥接預處理區的輸入端。
濕地單元可以采用多種疊層結構以完成對于污染物的去除,其中較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濕地單元自上至下由疊置的土壤層、基質層、過渡層、礫石層組成。
曝氣裝置為一端與風機相連,另一端設于多功能區內的曝氣管。可以顯而易見的是,曝氣管上應設有曝氣孔。
濕地單元的輸出通過集水管、出水管接下一處理單元或回用。優選的方案是,集水管處于多功能區內,集水管的另一端通過管路開口于多功能區外。可以顯而易見的是,處于多功能區的集水管上應設有集水孔,以供多功能區內的水由集水孔進入集水管。
為有效預防和延緩人工濕地淤堵,維持良好的水力傳導性及穩定出水,延長濕地系統的使用壽命,所述的相鄰的濕地單元側壁上開設的過水孔采用高低間隔錯落分布。更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過水孔開設于基質層一側。通過交替改變濕地內污水水流流向(即以一定時間間隔交替改變出水端及進水端,即進水端變為下一次運行出水端,出水端作為下一次運行進水端),其水流在濕地內部可形成反沖洗;可充分利用濕地系統,極大限度的發揮濕地系統的功能,對污染物進行有效去除。
為進一步增強基質層的吸附能力,提高對于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基質層采用改性鋼渣作為制作材質。更為優選的是,改性鋼渣采用高溫改性鋼渣。
為防止污水通過濕地系統深入地下,使濕地系統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和功能,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預處理區、多功能區、濕地單元的底部及側壁設置防滲層,防滲層的滲透系數小于10-8m/s。
為減少死水區,使曝氣更充分,同時為保證良好的水力條件,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多功能區底部為弧形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中環嘉誠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中環嘉誠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5973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養心菜植物飲料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種馬鈴薯面包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