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術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58279.6 | 申請日: | 2013-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445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8 |
| 發明(設計)人: | 何官榕;鄒雙全;何碧珠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農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H4/00 | 分類號: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002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福建 野生 金線蓮 野外 自然 回歸 種植 技術 | ||
1.一種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術,其特征是包括野外取材、材料消毒處理、不定芽誘導培養、一次性成苗培養、瓶苗移栽、林下種植、成品制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1)取材:野生金線蓮植株莖段,采自福建永泰海拔300~600m山澗,采摘后用濕布包好帶回;
2)?材料消毒處理:將采集的野生金線蓮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在距離芽點1~2cm處剪取莖段,去除多余的葉片,置飽和漂白粉上清液中漂洗15min并用軟毛刷輕輕刷洗,沖洗干凈后,置于流水中沖滴0.5~1小時,再用雙蒸水沖洗2~3次,在超凈工作臺內用75%的酒精消毒30s,加入0.1%升汞處理5~10min,再用無菌水沖3~4遍后置工作臺備用;
3)?不定芽誘導培養:將經消毒處理后的材料放在滅過菌的培養皿上,用手術刀切掉與升汞接觸的切口部分0.2~0.4cm,然后將材料切成1~2cm?長的莖段分別接種于經高溫、高壓滅菌的不定芽誘導培養基中,培養溫度為23±2℃,光照時間10h/d,培養前10天進行黑黯培養,11天以后光照強度調整為500~1000lx,?芽誘導培養35~45天,得到叢生芽;
4)?一次性成苗培養:將經芽誘導培養得到的叢生芽,高3~4cm,具3~4節間,1~2片葉的無根幼苗,切成1~2cm?長的莖段接種于經高溫、高壓滅菌的一次性成苗培養基中,莖段必須平鋪置放,培養溫度為23±2℃,光照時間12h/d,光照強度為1500~2500lx,培養4~5個月獲得生長完整并生根率達99%可直接移栽瓶苗植株;
5)瓶苗移栽:將經一次性成苗誘導培養4~5個月并同步生根且株高為6~10cm的金線蓮瓶苗,放在自然光下煉苗3~5天,再打開瓶蓋煉苗2~3天,然后從培養瓶中取出植株,洗去附著在根系上的培養基;
6)林下種植:選擇海拔300~800m土質松散、透氣、排水、保水性能好的山地,避免陽光直射,移栽前基質用4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900倍溶液澆透消毒;種植時,每株行距5*5cm,栽培床高20~30cm,床面寬1~1.2m,密度500~1000株/m2;栽培期間,保持土壤濕潤且溫度12~15℃,施肥在金線蓮生長季節每隔半個月使用農家液態肥或之氣液,稀釋至1000倍使用;在林下自然狀態栽培6~8個月株高10~15cm,生長出5~8片葉時即可采收,通過林下種植金線蓮的成活率為99%;
7)成品制備:采收后的金線蓮可以制成新鮮金線蓮產品、金線蓮的凍干產品、金線蓮曬干或烘干產品三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不定芽誘導培養基的配方為MS?+BA?2mg·L-1?+NAA?1mg·L-1?+KT?0.5mg·L-1?+?N6-異戊稀基腺嘌呤?1mg·L-1?+?蔗糖30g·L-1+活性炭?1g·L-1+瓊脂?6.5g·L-1,培養基厚度為1.4~1.6cm。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福建野生金線蓮野外自然回歸遷地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4)一次性成苗培養基的配方為1/3MS?+N6-異戊稀基腺嘌呤?0.5~1.5mg·L-1?+NAA?1~2mg·L-1?+HyponexI?2~?3g·L-1+Hyponex2?2~3g·L-1?+Peptone?1~3g·L-1?+土豆100~150g·L-1+蔗糖35g·L-1+活性炭?1~2g·L-1+瓊脂?6.5g·L-1,培養基厚度為1.4~1.6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農林大學,未經福建農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5827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