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手持氣動打膠槍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57931.2 | 申請日: | 2013-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185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04 |
| 發明(設計)人: | 夏永盛;譚鍵鋒;張偉;林洪峰;趙秀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5C17/015 | 分類號: | B05C17/015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謝敏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手持 氣動 打膠槍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持氣動打膠槍,如應用在光伏行業的晶硅組件生產領域的手動補膠領域中。
背景技術
在如今光伏行業晶硅組件生產企業中,在自動生產線和手動生產線中都涉及到一個組件組框后的硅膠密封環節;在此環節中有些廠家使用的是組框后邊框溢膠技術,不再進行手動補膠密封,但還有些廠家在組框完成后進行手動補膠。
現在使用的手動補膠方法(膠槍給只裝硅膠外包裝袋施加壓力)不能完全利用只裝硅膠中的硅膠,平均每只硅膠都有0.54kg的遺棄量,而且暴膠后的只裝硅膠不能使用。
此方法缺點和難點:
1、下表是使用氣動膠槍給只裝硅膠外包裝袋施加壓力的工作方式中隨機稱量的30個遺棄硅膠袋的重量。?
據統計,按組框600塊組件需使用120只只裝硅膠(包括背板補膠、接線盒補膠)的產量計算,每天廢棄的硅膠量為6.48kg,而每只硅膠重量平均為0.864kg,則按此廢棄量換算為7.5只硅膠,即每天有7.5只硅膠是凈浪費的(按現在只裝硅膠采購價為16.2元計算,則每天浪費121.5元)。
2、在正常生產中,有一定幾率會產生只裝硅膠暴膠現象(即新裝入的只裝硅膠袋裂開),這種只裝硅膠在現在使用的氣動膠槍中是不能使用的,所以這種暴膠的只裝硅膠是廢棄不用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手持氣動打膠槍,用于解決只裝殘余硅膠和包裝袋破裂硅膠浪費問題。
考慮到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根據本發明公開的一個方面,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手持氣動打膠槍,包括:
一膠槍腔體,以及與一膠槍腔體后端連接的
一槍體后蓋;
其中,所述一槍體后蓋包括:
一錐形硅膠推動滑塊,用于推動從一膠槍腔體后端裝入的只裝硅膠;以及容納該一錐形硅膠推動滑塊運行滑動的
一后蓋腔體;
一后蓋端部,與所述一后蓋腔體固定連接,該后蓋端部上設置有
一彈性裝置,該一彈性裝置上連接有
一線纜,該一線纜并與所述一錐形硅膠推動滑塊連接;通過所述一彈性裝置和一線纜使所述一錐形硅膠推動滑塊復位。
為了更好地實現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所述后蓋端部上設置有與進氣管連接的進氣管連接口。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所述后蓋端部上設置有放氣按鈕。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所述放氣按鈕為球形放氣按鈕。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所述后蓋腔體內側設置有密封橡膠圈。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所述密封橡膠圈的厚度為2.5至3.5毫米。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所述后蓋腔體內側設置有螺絲槽。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所述膠槍腔體的后端外表面上設置有螺絲槽,該螺絲槽距所述膠槍腔體的后端邊緣為4.5毫米至5.5毫米。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還包括環蓋和槍頭,所述槍頭通過所述環蓋固定在所述一膠槍腔體的前端,該一膠槍腔體與所述環蓋連接處設置有螺絲槽,并且環蓋內側設置有密封圈。
本發明還可以是: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所述錐形硅膠推動滑塊的厚度為13至17毫米,頂端為錐形,錐尖高度為8至12毫米。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之一是:
本發明的手持氣動打膠槍,只裝膠由槍頭方向放入改為由槍尾方向放入;只裝膠兩頭密封處同時打開,只裝膠打開口包裝袋反套在槍口上,由槍后蓋把硅膠袋口固定在槍體上;槍體上受壓推動裝置直接與硅膠接觸,在硅膠包裝袋內側劃動,目的在于有效利用和節省只裝硅膠。
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效果,本領域技術人員結合實施例公開的方案,可以顯而易見得到。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申請文件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是對本申請文件中一些實施例的參考,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得到其它的附圖。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手持氣動打膠槍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槍體后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手持氣動打膠槍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未經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5793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