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蘇云金芽孢桿菌營養期殺蟲蛋白Vip3AfAa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54718.6 | 申請日: | 2013-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210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04 |
| 發明(設計)人: | 潘剛;趙晨晨;楊茜;程方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K14/325 | 分類號: | C07K14/325;C12N15/32;C12N15/63;A01H5/00;A01N47/44;A01P7/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紅娟 |
| 地址: | 31002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蘇云金 芽孢 桿菌 營養 殺蟲 蛋白 vip3afaa 及其 編碼 基因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防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蘇云金芽孢桿菌營養期殺蟲蛋白Vip3AfAa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
背景技術
農作物病蟲害是我國的主要農業災害之一,它具有種類多、影響大、并時常暴發成災的特點,其發生范圍和嚴重程度對我國國民經濟、特別是農業生產常造成重大損失。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病蟲害損失糧食近500億斤、各類經濟作物1800萬噸。過去為了防治作物的各種蟲害,化學農藥被廣泛使用,然而,一方面由于長期大量使用農藥,導致部分昆蟲產生了一定的耐藥性或抗性,致使農藥的使用劑量在逐年增加或使用全新的農藥;另一方面,由于長期過度使用化學農藥,導致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因此,需要尋找更好的途徑防控各種病蟲害。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利用抗蟲基因培育抗蟲轉基因植物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蘇云金芽孢桿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是植物外源抗蟲基因的重要供體菌,其毒性活性主要源自芽胞形成時所產生的伴孢晶體毒素,即殺蟲晶體蛋白(insecticidal?crystalline?protein,ICP),包括晶體毒素(crystalline?toxin,Cry)和細胞裂解毒素(cytolytic?toxin,Cyt)。ICP是由Cry基因和Cyt基因編碼的,對敏感昆蟲有強烈毒性,而對高等動物和人無毒性。
已報道的殺蟲晶體蛋白基因有748種,很多已廣泛應用于抗蟲轉基因育種中。然而,由于大部分商業化利用的轉基因作物均為殺蟲晶體蛋白類,隨著這些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害蟲對單一的殺蟲蛋白產生抗性已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因此尋找新的抗蟲基因顯得尤為重要。
科學家經過不懈的努力,從一些營養生長時期的Bt菌株中分離得到具有殺蟲毒性的非伴孢晶體殺蟲蛋白,合成后即被分泌到胞外,這就是被稱為第二代抗蟲蛋白的蘇云金芽胞桿菌的營養期殺蟲蛋白(vegetative?insecticidal?protein,Vip)。Vips主要分為Vip1、Vip2、Vip3和Vip4四種類型共108個殺蟲蛋白,其中77個蛋白屬于Vip3。Vip3的殺蟲譜和殺蟲活性與ICPs不同,前者對鱗翅目、鞘翅目和同翅目等害蟲具有毒殺作用,且抗蟲譜更廣。目前,這些基因被廣泛應用于抗蟲轉基因水稻、玉米和棉花育種。
然而,Vip3基因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而且不同的基因間的抗性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同時細菌的基因是富含AT的,這勢必影響基因在植物中的表達,對相應基因進行人工改造,可以進一步提高基因的利用效率。
文獻(Fang?et?al.,Characterization?of?chimeric?Bacillus?thuringiensis?Vip3toxins,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07,73(3):956-961;方軍,蘇云金桿菌營養期殺蟲蛋白Vip3基因及其在轉基因水稻中的應用,2008,博士論文,浙江大學圖書館)通過將Vip3Ab2的N端或C端與Vip3Aa1的C端或N端嵌合,人工合成Vip3AbAa和Vip3AaAb,結果表明,嵌合基因的殺蟲譜更廣,而且對部分昆蟲的殺蟲活性更高。因此,通過人工合成嵌合基因是改造Vip3基因的有效途徑。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蘇云金芽孢桿菌營養期殺蟲蛋白Vip3AfAa,該蘇云金芽孢桿菌營養期殺蟲蛋白能在植物細胞中高效表達,對鱗翅目、鞘翅目和同翅目等昆蟲具有較高的殺蟲活性。
一種蘇云金芽孢桿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營養期殺蟲蛋白Vip3AaBb,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蘇云金芽孢桿菌營養期殺蟲蛋白Vip3AfAa的編碼基因,其堿基序列如SEQ?ID?No.2所示。該編碼基因是通過以下思路設計并合成的:
(1)獲取Vip3Af2基因(GenBank?Accession?No:DD319822)中編碼Vip3Af2蛋白N端400個氨基酸的1200個堿基序列;
(2)獲取Vip3Aa1基因(GenBank?Accession?No:L48811)中編碼Vip3Aa1蛋白C端389個氨基酸的1167個堿基序列;
(3)嵌合步驟(1)和(2)獲得的兩個堿基序列,獲得一個初步改造的原始堿基序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5471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