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數據處理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51585.7 | 申請日: | 2013-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75803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徐向陽;施廣宇;文劉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9/38 | 分類號: | G06F9/38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專利商標事務所44237 | 代理人: | 仉玉新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數據處理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數據處理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基于通用硬件平臺的網絡轉發和業務處理成為學術界的研究熱點,涌現出了一批備受矚目的新技術和原型系統,如Intel的基于Linux的純軟件路由器Routebricks,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將GPU用于網絡加速處理的PacketShader,以及華為公司的MidlleBox vSGW/CoMb等;另一方面工業界以Arista等為代表的設備廠商采取通用商業芯片+軟件的方式構筑的網絡設備也逐漸成為一個趨勢。
因此,如何基于通用硬件平臺做網絡處理,如何充分發揮硬件的能力提升軟件系統的性能已成為業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數據處理的方法,以更大程度地提升軟件系統的性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網絡數據包處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多個數據分片,其中,所述數據分片的數量為支持指令級并行化ILP技術的處理器進行數據處理時,所述處理器的多個寄存器所能支持的盡量多數據分片的數量,并且,所述多個數據分片之間沒有數據依賴性;
將所述多個數據分片放入所述處理器的多個所述寄存器,使得所述處理器的指令處理模塊能夠通過所述ILP技術處理存放在所述寄存器中的多個所述數據分片。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每個寄存器中存放的數據分片通過一條或多條指令來處理,處理各個寄存器中存放的數據分片的指令之間在算法代碼層面為串行的關系;
所述使得所述處理器的指令處理模塊能夠通過所述ILP技術處理存放在所述寄存器中的多個所述數據分片包括:
使得所述處理器的所述指令處理模塊能夠通過所述ILP技術并行執行相互之間在算法代碼層面為串行關系的各條所述指令,以處理存放在所述寄存器中的多個所述數據分片。
結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述寄存器包括SIMD寄存器以及通用寄存器,所述處理器的多個寄存器所能支持的盡量多數據分片的數量為所述SIMD寄存器的數量加上所述通用寄存器的數量;
所述將所述多個數據分片放入所述處理器的多個所述寄存器,使得所述處理器的指令處理模塊能夠通過所述ILP技術處理存放在所述寄存器中的多個所述數據分片包括:
將所述多個數據分片放入所述SIMD寄存器以及所述通用寄存器,使得所述指令處理模塊能夠通過所述ILP技術處理存儲在所述SIMD寄存器以及所述通用寄存器中的多個所述數據分片。
結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多個所述數據分片為來自同一個包的不同數據分片,或者為分別來自不同包的數據分片。
結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將所述多個數據分片放入所述處理器的多個所述寄存器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將所述數據分片中處理邏輯相同的數據重新組合成數據集合;
所述將所述多個數據分片放入所述處理器的多個所述寄存器包括:
將所述數據集合中的數據分片放入所述處理器的多個所述寄存器。
本發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網絡數據包處理的系統,所述系統包括:
獲取單元,用于獲取多個數據分片,其中,所述數據分片的數量為支持指令級并行化ILP技術的處理器進行數據處理時,所述處理器的多個寄存器所能支持的盡量多數據分片的數量,并且,所述多個數據分片之間沒有數據依賴性;
處理單元,用于將所述多個數據分片放入所述處理器的多個所述寄存器,使得所述處理器的指令處理模塊能夠通過所述ILP技術處理存放在所述寄存器中的多個所述數據分片。
結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每個寄存器中存放的數據分片通過一條或多條指令來處理,處理各個寄存器中存放的數據分片的指令之間在算法代碼層面為串行的關系;
所述處理單元,用于使得所述處理器的所述指令處理模塊能夠通過所述ILP技術并行執行相互之間在算法代碼層面為串行關系的各條所述指令,以處理存放在所述寄存器中的多個所述數據分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5158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